【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防災減災日將至,近日,兩地發生地震。地震等自然災害對人類有毀滅性的打擊,人類能做的就是利用智慧化手段對抗災害,最大化減少傷亡。那么,有哪些智能裝備或系統可以幫助地震救援,減少生命財產損失呢?
一、智慧應急照明系統
發生地震時,網絡、供電等設備均遭到破壞,不能正常工作。當正常照明電源失效時,阻礙救援行動,給救援增加了困難,這時候需要確保救援工作正常進行,應設置智慧照明,迅速搭建簡單移動網絡通信設施,通過應用先進、高效、可靠無線通信技術等,實現對照明的遠程集中控制與管理。不僅能夠大幅節省電力資源,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節省維護成本,而且有利于消防人員進行及時施救。
二、無人機:監測災區 投遞應急物品
地震發生帶來毀滅性破壞,現場的通信設備無法運行。這時候就體現出無人機的重要性,當災害現場的交通受到破壞,無人機通過搭載拍攝設備可深入災區現場拍攝,將災難現場第一手的視頻資料傳回指揮中心,而且無人機還能進行應急救援物資的投遞。
三、智能機器人:深入地震現場
地震過后,環境惡劣、行走不便,且處處充滿危機,人力救援可能無法深入現場。廢墟搜索與輔助救援機器人集成了紅外夜視攝像頭、拾音器等實用搜索任務載荷,可實現廢墟內部的圖像、聲音信息的采集與識別。此外,它還可以攜帶小型機械臂,氧氣管,流體食物管來進行輔助救援,能夠實現在震區多種典型環境的搜索與排查。
四、生命探測儀:探測生命
紅外生命探測儀能經受救援現場的惡劣條件,可在震后的濃煙、大火和黑暗的環境中搜尋生命。紅外生命探測儀探測出遇難者身體的熱量,光學系統將接收到的人體熱輻射能量聚焦在紅外傳感器上后轉變成電信號,處理后經監視器顯示紅外熱像圖,從而幫助救援人員確定遇難者的位置。
五、智慧醫療:助力震后急救
遠程醫療系統是綜合現代通信技術、醫療影像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傳輸技術,提供遠距離醫學信息和服務,具體包括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護理、遠程醫療信息服務等所有醫學活動,打破了醫學影像信息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災區和各級醫院醫學數據共享,使災區傷者及時得到診斷。
在近年發生的地震中,智慧應用產品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年4月6日7時50分,宜賓市興文縣發生5.1級地震。當日8時10分,宜賓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在市綜合應急指揮中心召開視頻調度會商會議,迅速連線調度興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和震中周邊鄉鎮。與當地志愿消防速報員手機聯線,迅速開展災難救援,市機動應急指揮中心移動指揮車、衛星通信車快速奔赴震中并順利搭建起現場指揮部。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成都鐵路局、成都地鐵等在地地震發生后,預警系統快速發出預警,提前向民眾發出預警,給人們贏得了寶貴的逃生時間,減少了大量人員傷亡損失。
地震發生后,中航無人機研發的“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緊急起飛赴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執行任務,通過搭建空中應急通信網絡,實時將現場災情畫面回傳,輔助指揮中心調度,為救援團隊集結及施救提供強有力保障。9月7日下午4點,救援人員在甘孜州瀘定縣得妥鎮聯合村大橋,發現了疑似生命跡象。經生命探測儀初步探查后,疑似有3人,救援人員立即展開救援。
結語:當下,應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化手段大力建設智慧系統,能夠更好感知災害并有助于及時做出防范,為人們提供智慧化地震防范及救援措施,有助于提升防震救災處理能力,破解地震難題,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構建健康家園。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