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數智化時代,AI、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傳統養殖業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政策的加持、科學技術的支撐進行變革,逐漸完善自身體系。當前,養殖業正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成為未來農業養殖發展的主要趨勢。
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智慧養殖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國家對養殖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大,2022年3月,農業農村部出臺“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智慧農田、智慧發展智慧農業,從智慧種業、種植、智慧畜牧、智慧漁業、智能農機和智慧農墾七個方面進行全面突破。
為推動智慧養殖發展,相關部門發布了《“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明確表示將發展智慧養殖業作為“十四五”時期的重點任務之一,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建設數字化平臺,推動生產、流通、屠宰等環節信息互聯互通。在政策支持下,我國智慧養殖建設加速推進。
相較于傳統養殖,智慧養殖通過哪些特點體現其“智慧”的呢?
1)智慧養殖通過自主芯片及智能終端,實現對動物個體身份識別及體征信息的自動獲取。
2)智慧養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畜禽個體外在行為的實時監測、疫病早期診斷與智能分析預警。
3)智慧養殖借助移動互聯網打通全產業鏈信息流、打破地域限制,實現“云+端”的一體化智能處理。
發揮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賦能養殖智能化
1)物聯網技術為智慧畜牧業提供了數據基礎
畜牧業物聯網是由大量傳感器節點構成的監控網絡,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傳感器獲得養殖環境的參數,從而得到大數據分析后的預警信息,并對危險進行遠程評估、調試和管理;并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實時采集畜禽個體生長狀況、養殖環境等信息,利用無線傳感網絡實現數據共享、實時在線數據傳送,為智慧畜牧提供豐富的數據,便于開展智能化分析。
2)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是畜牧數據智能化分析的重要手段
畜牧數據具有多源、跨平臺、跨系統等特點,如果采用傳統技術手段處理這類數據非常困難,獨立分散的養殖戶更無法提供相應算力。云計算為畜牧大數據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核心技術包括基于多模態特征的知識表示和建模、面向領域的深度知識發現與預測、特定領域特征普適機理凝練的知識融合等。
3)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畜牧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人工智能包含機器視覺、語音識別、虛擬現實和可穿戴設備等多項核心技術,可以多方位融入和應用到畜牧生產與管理過程中,改造傳統飼養管理方式,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基于智能養殖平臺,可以實現AI自動體重監測、AI動物數量監測等,實現自動體重計算,實時顯示養殖物的數量和質量,降低人力成本。
目前,我國智慧養殖仍處于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階段,那么,應該如何應對挑戰、迎接機遇。
1、加強養殖業智能裝備研發,破解智慧養殖發展瓶頸的痛點是自動化和信息化,面對智慧養殖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新型高端智能裝備研發力度,加強集成創新養殖場智能感知控制系統、畜禽健康監測系統、養殖機器人等高端智能裝備產品,推動智慧養殖發展。
2、制定智慧養殖行業標準,規范行業健康發展。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基于各種技術架構的畜牧養殖物聯網、數據中心相繼建立,在解決信息化的同時,存在各類系統系統重復建設、信息孤島問題突出,難以實現挖掘養殖數據的潛在價值。統一的行業標準不僅可以引領技術進步、而且有助于規范畜牧行業健康發展。
3、研制畜牧專用芯片,解決智慧養殖核心技術“卡脖子”隱憂。以植入式RFID芯片、畜牧專用處理器等的研發為核心,研制動物體溫監測及環境溫濕度、光照度、特殊氣體監測用傳感器、低功耗RFID芯片,攻克低功耗植入式體溫監測傳感芯片,實現畜牧養殖環境監測典型傳感器的國產化替代,為牲畜健康監測提供智能化手段。
4、打造“云+端”的立體智慧養殖云平臺,全面推進智慧養殖升級發展基于自主芯片、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等關鍵技術,在已有數據分析模型基礎上,研究建立疾病預警、科學飼喂與產量預測等大數據分析模型,打造“云+端”的立體智慧養殖云平臺。打通養殖管理、精準飼喂、疫情預測診斷、生物資產管理、代系管理、產品溯源全產業鏈信息流,推動多源數據有效融合利用,助力畜牧產業升級發展。
結語:智慧養殖助力實現科學精準管理,提高養殖效率,生生人力資本,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不斷促進養殖業轉型升級。未來,養殖業將朝著智慧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