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品牌專欄】近日,重慶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萬州區多地遭受暴雨襲擊,引發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據當地應急局消息稱,截至目前萬州洪澇地質災害已造成17人死亡、2人失蹤。重慶市萬州區“7.4”洪澇災害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當前,全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七大江河流域也將全面進入主汛期。習近平*近日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會商研判,做好監測預警,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這為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洪澇災害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還會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一系列衍生災害。辰安科技聚焦國家重大公共安全需求,攻艱克難,持續深耕,在防洪排澇領域已自主研發出多款成熟可落地的科技產品與解決方案。
自研創新 專業化產品守好三道防汛關
針對防汛工作中預警響應不到位、風險研判不足、應急響應滯后、協同指揮混亂等問題,辰安科技依托多年來在應急領域的先發優勢,打造了為城市防汛協同指揮提供全流程支撐的專業化系統——“防汛大腦”。
產品面向城市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通過風險預警、風險態勢研判、響應協同、指揮聯動等能力構建,為防汛的“大安全大應急”“小場景小切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輔助防指領導有效決策,從災害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協助各地政府與相關部門守好防汛三道關——防御關、預警關、險情關,助力政府部門做到態勢掌握、響應協同、指揮有序。
目前,辰安科技“防汛大腦”已在江西省、廣西、佛山市、煙臺市、成都市、杭州市、涼山市、武漢江夏區等全國多地實現實戰化落地應用,提升了各部門知風險、能監測、會研判、懂防控能力。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城市佛山,智慧安全佛山一期三防專題成功接入全市百余個風情監測點、雨情監測點、水情監測點、工情監測點數據以及近20個部門的監測預警數據,從預警、會商、響應等環節,市三防指揮部利用指揮系統指揮各級各部門會商研判、快速響應、精準定位災害點,點對點調度防汛責任人,實時視像監測災情。此外,系統還具備異地會商、風險研判、指令推送、自動匹配增援力量、動態監測人員轉移以及手機App定向抽查等功能,有效輔助領導開展災害事件處置工作,提升了城市防汛現代化管理水平。
遠離“看”海 “平戰結合”產品解決城市內澇困境
作為城市生命線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排水管網在一座城市面臨暴雨襲擊時發揮著重要作用。城市的安全運行,需要一套完善的排水防澇工程體系,以及一個科學的排水防澇信息化管控平臺,以應對頻發的城市內澇問題。
排水管網深埋地下,出現老化后病害不易被發現且檢測成本高、效率低。聚焦排水管網風險隱患底數不清、錯接淤積溢流等病害發現難、定位難,城市內澇預測預警手段欠缺、指揮調度全流程支撐能力有限等排水體系運轉難題,辰安科技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構建“天-地-網”一體化感知數據庫,內置水文水動力全過程仿真模型,打造了一套“全息感知—綜合研判—聯防聯動”的城市內澇預警系統,實現平時全面監測、重點預警,汛期汛情動態匯聚、態勢科學研判、物資合理調度。
產品圍繞實時監測排水管網運行狀態和精確預警城市內澇積水等目標,通過布設管網液位、流量感知設備以及易澇點視頻、河道水位、雨量等感知設備,運用風險評估、病害智能診斷、內澇預測預警等模型,形成排水基礎數據管理、管網風險評估、實時監測預警、內澇預測預警、指揮調度等功能應用,實現平時管網運行狀態常態化監測,汛期“雨前-雨中-雨后”防澇指揮全流程支撐,全面提升城市排水安全水平。
近年來,團隊已為合肥、徐州、煙臺、佛山等數十座城市提供了排水防澇方案技術服務。在安徽省合肥市,團隊構建起地上地下立體化感知網絡,覆蓋排水管網13000公里、泵站100座、污水處理廠17座,接入視頻資源超13萬路并與氣象、水務、城管等十多個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實現排水系統關鍵參數的實時采集和排水系統運行情況的常態監測,有效提升了城市內澇治理能力。
今夏防汛工作剛剛拉開序幕,防汛重頭戲尚未“登場”。多個省市目前正值汛期,防汛責任重于泰山。辰安科技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協力全國各省市未雨綢繆,助力我國防汛工作管理水平邁上數字化、智慧化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