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公布2023年度江蘇省智慧文旅示范和培育項目名單。同時,隨著大數據、云服務、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個省、市積極推進智慧文旅平臺建設。
目前智慧文旅的發展現狀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旅游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級文旅部門、旅游景區、酒店、旅游公司等各個環節都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建設了各種旅游信息系統和平臺,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2、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旅游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游客通過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獲取旅游信息和服務已經成為常態。
3、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逐漸深入。在旅游智慧化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智能語音助手、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推薦系統、智能安防系統等。
4、沉浸式文旅進一步發展。在數字技術、光影技術的賦能之下,推動著沉浸式文旅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催生出了很多新場景、新產品和新模式。
智慧服務包含游客定位、智能導航、電子門票、電子導游、智能導購、電子支付互動社交服務、分銷跨銷、餐飲系統、停車系統電商系統等方面。依托各個數據鏈接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購、娛”商家,不但協助了目的地的資本運作,提升營業創收,還增加了目的地的曝光度,顯示二次消費。
當下,應著力打造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景區,培育一批智慧旅游項目。各部門應開發數字化體驗產品,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虛擬展示、智慧導覽等新型旅游服務,推進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旅游場景化建設。如江蘇省的“文都時空”大數據智慧文旅項目、揚州市智慧化城市書房、蘇州市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平臺、蘇州灣數字藝術館、揚中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云享城墻”南京城墻云景區數字化展示與互動平臺。
龍門石窟智慧文旅數字孿生平臺以數字孿生技術和時空AI技術為依托,全面融合景區全域時空大數據,實現全域資源數據共享,通過對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復原,虛擬化展示,為游客帶來不同于以往的全景沉浸式體驗;
河南省圍繞黃河沿線9個地市的非遺文旅資源數字化,打造了“河南黃河非遺智能管家”—黃河非遺數字館小程序,以及“黃河文明喚醒師”沉浸式互動 H5,設置了非遺地圖、禮物互動、非遺內容、禮物電商等模塊,以九個地市非遺坐標、文博展館及當地名品、精品文化旅游線路、非遺文創禮物等吸引大眾,讓大眾不用出門,就能在手機上體驗數字互動,暢游非遺世界。
“樂游上海”聚焦老年人的文旅需求,通過登陸界面改造幫助老年游客更好地適應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新應用,與各年齡層人群共享信息科技發展成果;通過預約功能升級和線上景點講解等方式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地為老年人以及殘障人士提供文旅服務,切實保障他們的出行權益。
智慧文旅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文旅智慧化有利于提升居民幸福感,推動產業發展,進而助推經濟進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