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環保在線獲悉,近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網站正式發布《重慶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全文,包括二十八條具體規劃、舉措等,用以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指導相關工作推進。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重慶將基本形成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工作格局,即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碳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協同推進取得積極成效,減污降碳協同度有效提升。到2030年,重慶水體、土壤、固體廢物等領域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說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就不得不提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在2022年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該方案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通過加強源頭防控、突出重點領域、優化環境治理、開展模式創新、強化支撐保障、加強組織實施等,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源頭防控環節,《實施方案》表示,未來會逐步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統籌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重慶“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禁止在合規園區外新建、擴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制漿造紙等高污染項目。能源方面,擬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
重點領域協同增效環節,《實施方案》覆蓋工業、交通、城鄉建設、農業、生態建設五大領域,強調了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工業領域,擬重點抓好電力、化工、造紙、建材、鋼鐵、
有色金屬等行業節能改造,推動鍋爐、電機等高耗能設備提效升級,提升非化石能源使用水,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4.5%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以上。
在交通領域,加快提升電動化水平,強化柴油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機動船舶等移動源污染治理,到2025年基本實現運輸全程可監測、可追溯。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換電站建設。提高鐵路、港口電氣化水平,推動氫能等清潔燃料在交通領域應用。到2025年,建設充電基礎設施3萬臺以上,港口新改建岸電泊位超過250個。
在城鄉建設領域,合理控制城鎮建筑總規模,加強建筑拆建管理,提高綠色建筑比例,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規模化發展,穩步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到2025年,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達到70%。另,推廣節能環保灶具,加快生物質、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
在農業領域,推廣科學養殖技術,控制農業活動甲烷排放;提升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減少畜禽糞污溫室氣體排放;強化秸稈焚燒管控,力爭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適度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漁光一體、魚菜共生等多層次綜合水產養殖模式;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推廣先進適用的低碳節能農機裝備。
在生態建設領域,。實施長江重慶段“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優先選擇生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少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構建低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低污染的城市森林體系。開展生態改善、環境擴容、碳匯提升等方面效果綜合評估。到2025年,全市森林蓄積量不低于2.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至57%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保持在43%以上,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與凈化功能。
統籌環境治理環節,《實施方案》聚焦“水氣固土”,著重提及:加大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力度;探索推廣污水社區化分類處理和就地回用,有序推廣污水處理廠節能減排和污泥厭氧消化技術,協同控制甲烷等溫室氣體;鼓勵綠色低碳修復,優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技術路線,注重節能降;推動廢鋼、廢有色金屬、廢紙等
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城市礦山”對資源的保障能力;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優化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方式,提高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穩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等。
與此同時,重慶市接下來還計劃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及履約情況載入排污許可證,銜接總量控制、環境統計和
環境監測有關要求,研究破解碳排放信息融入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的機制障礙,建立數字化統一管理平臺,并做好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儲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