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魚臺縣為進一步加強地下管線建設管理、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扎實推進“智慧管網”建設,統籌地下管線規劃建設、管理維護、應急防災等全過程,破解城市“馬路拉鏈”治理難題。充分發揮數據優勢,建立了1個智慧管網綜合監管指揮中心,1個智慧管網安全運行監測平臺,1個綜合管線基礎數據庫,打造了N項特色應用,形成了“1+1+1+N”智慧防汛體系。實現對雨來、雨匯、雨排等各個階段的全過程監管,及時準確地預測內澇點分布及動態變化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縣城內澇損失和人員傷亡,提升全縣排水管網監控預警能力,切實筑牢“數字堤壩”,助力智慧防汛。
建設應急指揮“1”中心
提升應急指揮能力
通過集中入駐辦公形式進行應急指揮,打造了全域地下管線“中樞大腦”,按照“問題發現上報、指揮派遣、處置反饋、任務核查、督促辦理、監督考評”六步閉環處置模式進行問題處置,建立實施問題消除清單制度,對問題處置全過程跟蹤,對問題處置效果科學評估,全面提升地下管網安全監管事前、事中、事后的精細管控水平。
搭建檢測預警“1”平臺
有效化解安全事故隱患
基于GIS全息大數據數字孿生可視化平臺,深度結合了管道業務,在面對管線爆管、檢修以及更換閥門等突發事件時,可以及時提供預警分析、關閥分析、流向分析以及開挖分析等功能,從而實現在事故發生時,可準確快速定位事故點,并提供科學性、準確性的應急處理方案,及時排除故障,將事故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
建立基礎數據“1”個庫
強化管線數據融合應用
在基礎數據庫基礎上,結合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地上建筑三維模型信息、管線健康狀況調查等基礎信息,構建了綜合管線數據庫、專業管線擴展庫、健康檔案數據庫、物聯網監控數據庫及基礎地理信息庫等,智慧管網綜合監管指揮中心安排專人負責管線數據更新工作,制定管網動態更新機制,城區內所有管線數據的變更同步保送至指揮中心,確保數據準確有用。
打造“N”項特色應用
保障地下管線安全運行
一是通過對氣象云圖、降雨量、泵站工作情況的全方位監測和模擬分析,及時向防汛指揮部提供積水實時情況和調度建議,助力防汛工作;二是通過對地下排水管網、河道水系、城市內澇等進行全流程的動態監測及定量評估,構建“廠、網、河”一體化流域監管模式,助力水系治理;三是通過實時監測、信息查詢、分類統計等功能,時刻滿足各單位工作需求,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助力市政管理等。
魚臺縣“智慧管網”配套城區燃氣、井蓋、路燈等智能化監控系統,涵蓋全縣20平方公里735公里地下管線,涉及燃氣、熱力、用水、通信、廣播電視等18種管線及其附屬設施,通過安裝6大項12類、共12000個物聯感知設備,實現各類管網的實時感知、運維監控和數據分析。保證了城市供水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提高了事故反應與處理能力,在城市積水、河道水位井蓋啟閉等方面,實現物聯實時監測,時刻掌握城市運行狀況,為魚臺縣調度管理機構提供數據支持的同時,為市民提供出行指南。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