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展會報道】12月4日,2023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蕪湖舉行,會期共3天。
此次大會聚焦機器人+應用、全球機器人概覽、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情況及未來走勢、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前景、機器人產業人才建設等熱點話題,參會代表集聚智慧、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共同制定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計劃,共同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大會日程包括:中國機器人TOP企業遴選評價工作會、2023中國機器人企業家峰會、汽車用機器人關鍵技術與驗證專家研討會、機器人+教育協同推進方陣理事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主論壇、機器人產業鏈創新發展大會、機器人產業鏈協同發展大會、機器人+康養產業協同推進論壇暨工作會、機器人+五金產業協同推進論壇暨工作會、IFR會員見面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專家委員會工作會、中國機器人產業人才建設大會、礦用機器人產業發展研討會、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工作會。
來自國家部委、省市政府的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研究院所的專家、機器人行業產業鏈及細分應用領域的優秀企業家、行業協會等900余位人士參加了此次大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機器人分會執行理事長宋曉剛,蕪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東,蕪湖市鳩江區委副書記、區長黃萬勇,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裝備處副處長肖鋒分別介紹大會籌備情況。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秘書長蘇珊娜博士將在疫情后首次來到中國參加本次大會,并發布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數據。與此同時,國際機器人聯盟將與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共同召開"2023年國際機器人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CEO圓桌對話"。
下面分享一些業內專家觀點: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迦智科技創始人熊蓉看到了把握核心關鍵技術、培育行業生態的重要性。在她的《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與挑戰》主題分享中,熊蓉教授把人形機器人面對的產業化難點歸為三個方面:“系統研制難、人形機器人是一個本質不穩定的系統以及它必須具備一定通用的智能”。這些難點也被看作是國與國之間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迪昀則給出了“以終為始”看仿生機器人的全新視角。在他眼中,仿生機器人的發展“終點”應該是一種“人”與“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共處的狀態。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高峰圍繞“并聯機器人的功能構型、行為控制、工程應用、行走作業六足機器人等”環節展開深入探討。在他看來,“機器人的智能行為是通過感知來實現的,這是機器人智能的前提。而有了這個前提,在控制方法上創新團隊就應該圍繞‘感知’與‘行為智能’重點突破。”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總監聶博文似乎已經預見到了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機遇。在他看來,“智能機器人發展迅速,并已經開始向包括服務業、制造業、農業、水利、運輸業、礦業、建筑業、倉儲的全行業、全領域滲透。而大模型+多模態將推動‘機器人+場景’走向縱深。”
上海非夕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曉平表示,“具身智能對于行業而言既是一個熱點,更是一個起點。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具身智能的價值,并在產學研政聯合布局,始終保持走在潮流的最前沿。”
會上,中國機器人TOP企業遴選工作正式啟動,據了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會同全國省市行業協會組成工作組委會,指導地方各省市機器人行業協會共同推進機器人TOP企業遴選評價工作。經過前期的企業自薦和組織委員會推薦,目前已階段性完成數據收集。具體遴選結果將于2024年一季度對外發布。此外,中國機器人+教育協同推進方陣同步成立。
中國,作為機器人產業最大的市場,服務機器人占據了大半江山。未來,將會迎來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