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人員遇難,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令人心痛。
當地震發生后,如果能夠提前3秒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傷亡就會減少14%,如果能提前10秒,傷亡就會減少39%。地震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
針對地震災害,在地震易發多發區斷裂帶附近設置微觀前兆觀測站,對地下流體、電磁、地形變等情況進行微觀監測;設置地震計,實時監測分析地震參數,及時完成發震時間、震中、震級自動速報。
中國地震局提出了中國第一個大規模防震減災領域人工智能基準數據集——“諦聽”,可用于機器學習模型訓練和基準測試;將多源多參數的國內外衛星數據產品進行整合,提出了一個用于地震智能預測的多源衛星基準數據集,可用于測試地震短臨預測方法。關鍵技術與算法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提出了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地震定位和震源機制解算法;中國地震局基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了地震預警參數持續測定成套方法,震級測定時效性和精度得到有效提升;初步建立了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倒塌、道路破壞、地震滑坡等人工智能判定模型和軟件,顯著提高了震害識別的準確性。系統平臺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合作于2018年推出了世界首個人工智能地震實時監測系統——“智能地動”;中國地震局研發的地震智能編目輔助系統,已在四川、云南和福建等地區實現業務化運行。
地震預測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預測方法進行凝練吸收,在地震大數據支持下有可能挖掘出新的地震前兆信息,產生新的地震預報和風險評估方法,進而帶動地震預測理論發展。在地震災害評估方面,人工智能具備將空間對地觀測、視頻監控、強地面運動、結構臺陣、MEMS傳感器等數據融合處理的能力,實現對災害過程和災害鏈的分析研判,顯著提高震害自動監測預測的精度和時效性。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擺脫傳統地震科學研究對模型的依賴,拓展出“數據—模型”雙驅動、互驅動的研發路徑,構建全新的地震信息挖掘方法與業務應用場景。
目前,四川省域已部署3450套地震預警終端(含預警廣播終端試點),成功產出和發出四川及周邊105次4級以上地震預警信息。其中,四川蘆山6.1級地震震中距成都111千米,提前17秒向成都發布地震預警;四川馬爾康6.0級地震震中距成都279千米,提前61秒向成都發布地震預警;四川瀘定6.8級地震震中距成都222千米,提前45秒向成都發出地震預警信息。
在四川自貢,匯東實驗學校是全市首批安裝地震預警終端設備的點位之一,在四川榮縣4.9級地震、資中5.2級地震、蘆山6.1級地震、瀘定6.8級地震中,地震預警終端經受住實際地震檢驗,均發出地震預警信息,學校師生員工據此進行有序疏散。
目前,地震預測任重而道遠,隨著未來對地震各種變量的理解和捕獲,地震預警預測的前景,會變得愈加明朗。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