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焦點觀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印發了《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
當前,中國的數字化進程正在持續推進,數字技術創新不斷涌現,數字化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正在不斷擴展,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也在快速發展,成為中國新時代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要素。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相當于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41.5%。
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國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得到全面鞏固。在5G、千兆光纖寬帶、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我們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成功構建了全球最大、最先進、最優質的數字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整體實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工信部數據顯示,1-10月,人工智能等數字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為我國加快建設更加完整、更具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體系注入新動力。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圍繞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部署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2023年又進一步出臺《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等。二是出臺數字中國建設規劃。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明確提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我國正進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并聯發展、疊加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將有力促進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錨定數字智能變革方向,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數字經濟是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創新發展的前沿,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實體經濟提高經濟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有效途徑,即從數據中來,到實體中去。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在生產技術、商業模式、資源配置等方面實現系統變革、創新與重構,促進實體經濟更快地回應市場需求,不斷催生新動能和新增長點,有效拓寬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同時,數字經濟在與實體經濟“碰撞”的過程中會引發創新的連鎖反應,推動相關成果的創新升級,切實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活力。
當前,數字經濟時代正在開啟,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當下發展的要求,發展數字經濟為經濟建設釋放新動能。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