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近日,應急管理部對外發布應急提函文件,對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0236號(城鄉建設類034號)提案正式答復,內容明確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應急管理部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函中對
航空救援力量、空地一體救援能力、航空救援保障條件、航空裝備研發采購四方面進行詳盡回復。
在航空救援力量方面,應急管理部提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正著手組建航空救援總隊,赴相關省份開展選址調研,科學論證航空救援力量部署,逐步形成轄區先動、互相支援、全域機動的航空救援力量運用格局。
在航空救援保障條件方面,應急管理部會同中央空管委辦公室和空軍、民航部門,協調建立應急救援航線快速審批機制,實現“隨時申請、隨時批復”。會同財政部落實中央航空消防租機補助資金,已由2019年3億元提升到今年9.35億元。支持保險機構積極開發航空應急、醫療救護等領域的保險新產品。推動各地增設直升機臨時起降場點3500余個,依托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其他專業救援隊伍等場所建設一批應急救援航空器起降場地和保障設施。

以下為答復原文:
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00236號(城鄉建設類034號)提案答復的函
應急提函〔2023〕48號
楊方等7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消防救援隊伍航空救援力量建設的提案》收悉,經商中國民航局,現答復如下:
您的建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對于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航空救援力量建設,推動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應急管理部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注重統籌力量布局、完善保障條件、推進裝備研發,不斷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能力。
一、合理規劃航空救援力量布局
科學指導各地不斷加強航空救援力量建設,統一部署大中型航空救援直升機,數量由2018年70余架增加至目前100余架,開展航空消防業務省份由19個增至21個。按照《“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到2025年底全國開展航空應急救援的省份數量計劃達到25個。目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們正著手組建航空救援總隊,赴相關省份開展選址調研,科學論證航空救援力量部署,逐步形成轄區先動、互相支援、全域機動的航空救援力量運用格局。
二、注重提升空地一體救援能力
著眼“全災種、大應急”綜合救援要求,緊貼航空應急救援任務實際,建立健全航空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渠道,注重完善訓練大綱、優化訓練內容,修訂各類救援任務應急響應和行動預案,積極探索野外化、模擬化訓練模式。以各類演訓和駐防任務為契機,扎實開展空地一體實戰化訓練,總結推廣“直升機+特勤隊員”的空地配合技戰法運用。加強消防救援航空力量與政府部門、軍隊、企業等資源協調共享,強化聯勤聯訓和應急演練,不斷提升航空應急救援實戰能力。
三、持續改善航空救援保障條件
會同中央空管委辦公室和空軍、民航部門,協調建立應急救援航線快速審批機制,實現“隨時申請、隨時批復”。會同財政部落實中央航空消防租機補助資金,已由2019年3億元提升到今年9.35億元;民航局利用民航財政資金持續支持通用航空應急服務能力提升,支持保險機構積極開發航空應急、醫療救護等領域的保險新產品,鼓勵公益組織提供資金拓展通用航空應急服務。推動各地增設直升機臨時起降場點3500余個,依托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其他專業救援隊伍等場所建設一批應急救援航空器起降場地和保障設施。
四、協調推進航空裝備研發采購
按照《“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目標要求,組織開展救援直升機增配選型論證工作,積極推進滅火大飛機購買改裝和研制工作。針對云南、四川、西藏等高原地區航空救援任務需求實際,鼓勵支持通航公司引進高原型直升機18架。結合航空救援任務需要,注重裝備性能提升,擴展配備衛通圖傳、醫療轉運、吊裝空運等專業任務裝設備。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吸納您的建議,科學統籌航空救援力量,加快推進航空救援總隊整合組建工作,加強云南、四川等重點地區航空力量部署。加快推進滅火大飛機破題,鼓勵支持通航企業引進應急救援急需機型,推動各地與軍隊、通航企業完善應急聯動機制,逐步構建大型固定翼滅火飛機、滅火直升機與無人機高低搭配、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應急救援航空器體系。應急管理部、民航局將結合國際標準不斷修訂相關運行規章,完善配套的規范性文件,組織制定不同場景下的救援實施、航空器裝備配備、人員培訓及操作流程、作業質量等標準。依托國內現有航空培訓資源,不斷完善航空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探索加強消防救援隊伍航空救援力量建設的新路徑、新模式,加快推動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再上新臺階。
感謝您對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應急管理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