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作為全國法院首批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單位,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組織域內多家法院,從鏈上存證、業務協同、數據融合、智能合約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動區塊鏈在訴源治理、訴訟服務、審判執行和司法管理等工作中的深度應用,逐步形成區塊鏈與審判業務相互牽引、迭代發展的良好態勢,從而打造具有江蘇特色的“區塊鏈+審判業務”應用模式。
搭建司法鏈可信業務中臺
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區塊鏈平臺基礎上,江蘇高院結合法院工作業務特點,著力打造符合法院特點的“司法鏈可信業務中臺”。
鏈上數據可視化監測。江蘇高院通過數據可視化監管,對江蘇全省法院的上鏈比例、業務系統對接情況、上鏈業務數據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控、量化分析,引導各級法院積極參與到區塊鏈應用建設中來。
電子卷宗自動上鏈存證。江蘇高院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案件辦理流程節點產生的格式化文書(如裁判文書、傳票等)、卷宗材料及簽發流程節點信息一并上鏈存證,有效保障裁判文書及卷宗材料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
文書真偽智能核驗。為有效預防和解決文書偽造、篡改等問題,確保電子送達文書的真實性和公信力,裁判文書上鏈存證成功后可自動生成文書真偽核驗二維碼,支持線下各類業務場景核對真偽,公眾可通過手機掃描文書左上角的核驗二維碼進行文書真偽核驗。
積極開展司法區塊鏈跨鏈協同
江蘇高院從政法、金融等領域入手,通過跨領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積極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分批推進23個區塊鏈創新應用場景,主要包括服務社會治理、司法業務可信協同、司法業務流程優化、司法數據安全保障等,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
服務社會治理。江蘇高院充分利用區塊鏈跨鏈聯盟間互認可信的價值屬性,持續提升區塊鏈技術在知識產權高效保護、營商環境優化、數據開發利用等多種典型應用場景下的使用實效,并積極探索該技術在版權糾紛協同治理、金融糾紛協同治理、權屬登記和交易信息跨鏈協同、數據要素市場司法保護、企業破產案件協同治理、企業司法征信數據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治理。
例如,南京中院研發的金融一體化辦案平臺,有效打通金融機構與案件管理系統數據壁壘,當發生金融糾紛時,自動采集客戶辦卡材料、交易流水等證據信息,形成立案快速通道,實現訴訟活動智能化、訴訟方式在線化、訴訟檔案無紙化、訴訟數據保真化,為高效準確辦理此類案件提供有力支撐。
司法業務可信協同。江蘇高院充分挖掘區塊鏈互通聯動的巨大潛力,積極探索律師資質及代理關系跨鏈核驗、刑事辦案文書可信流轉、減刑假釋辦案協同、區塊鏈“電子調查令”、調解轉司法確認和轉立案、電子數據證據保全、賦強公證轉執行協同、司法鑒定協同、電子換押協同等應用場景,著力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間的司法業務協同模式。
江蘇高院通過將法院“司法鏈”與江蘇監獄管理局區塊鏈執法管理監控平臺貫通、互認,通過跨鏈技術提高跨部門間業務的協同效率,通過跨部門信息共享和統一證據標準強化政法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構建安全可信的鏈上減刑假釋業務流轉機制,實現法院與監獄的跨鏈業務協同。截至目前,已與監獄管理局實現減刑假釋鏈上業務協同辦理案件4797件。
司法業務流程優化。江蘇高院充分運用區塊鏈技術優化司法業務流程,支持立案信息流轉應用、調解與審判流程銜接應用,助力審判與執行流程銜接聯動,同時,積極探索區塊鏈+裁判生效自動申請執行、區塊鏈+案款管理、區塊鏈+辦案節點期限預警等應用場景,不斷提高司法效率。
例如,無錫法院將執行案件中涉案款項的到賬、發放信息及相關電子材料進行上鏈固證,防篡改、可追溯,確保每一個案件的每一筆款項來源、去向清晰可查,所有涉案款項流向全程可記錄。
司法數據安全保障。江蘇高院充分運用區塊鏈數據防篡改技術,積極探索區塊鏈+訴訟服務、區塊鏈“電子封條”、知識產權電子證據存證驗證、法律文書存證驗證等應用場景,有效保障司法數據安全、電子證據可信。
例如,南京中院將區塊鏈技術引入知識產權案件電子證據存證、驗證、質證等流程,實現電子證據的有效存證;南通通州灣法院依托區塊鏈技術,打造智慧物證管理系統,利用數字化100%模擬成像技術,將實體物證樣式進行1:1固定,形成3D影像數據上鏈存證,實現長期無損保存、物證快速檢索、網上質證和電子送達。
結語
目前,江蘇法院上鏈存證數據量超1.06億條,為當事人、法官、律師等提供真偽核驗超13萬次,全省125家法院已全部接入區塊鏈應用,實現10套業務數據自動上鏈存證。下一步,江蘇法院將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工作部署,繼續拓展區塊鏈司法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切實發揮“區塊鏈+審判”的協同效應,更好地服務“公正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