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國第十六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師生防災避險能力”。5月11日至17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這一節日設立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生,中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
在這種背景下,設立“防災減災日”,既體現了國家對防災減災工 作的高度重視,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通過設立“防災減災日”,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有利于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 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在部署全國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中提到,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一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二要深入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教、三要抓細抓實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四要做好應急演練和防范應對準備、五要科學高效應對處置各類災害。
提升防災避險能力,是保護我們自身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的重要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我們增強災害預防應對能力打開了新思路。借助信息科技,我們能夠更加科學高效地應對災害風險。
在數字化時代,科技成為防災減災的新武器。各地消防科普教基地迎來了體驗團,火災模擬系統、地震情景體驗平臺、VR模擬訓練等高科技裝備的應用,我們能感受到科技在災害預防、監測及應急響應中的重要作用,大大增強了公眾對于科技防災的信心。
運用信息化平臺,我們可以集中管理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包括預案的制定、修訂、審批、發布,以及應急演練的計劃制定、演練、評估等環節,實現應急預案與應急演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平臺可以對應急資源進行統一管理,便于我們在事件發生時快速調配資源。平臺上的應急指揮大屏,可以實現應急指揮的智能化,通過電子地圖、實時數據、視頻聯動等功能,綜合提升我們應急救援的響應和調度能力。
平臺可泛化接入火災自動報警監測、煙感探測器、智慧用電設備、可燃有毒氣體監測裝置、液位液壓監測儀等多種監測預警設備。同時,它還能對接AI+智能識別、梯控、起重機防撞、機房動環等監測系統,實現對各種潛在風險和隱患的集中監控與實時預警。全天候的監測預警服務確保了我們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或電腦了解安全狀況,并在第一時間接收預警信息,以便快速響應,有效處置事故。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用行動和智慧,為我們的家園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保護我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