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近期,南方地區迎來梅雨季節,濕潤的氣候不僅帶來了連綿的陰雨,也催生了白蟻的大量繁殖和飛行。歌手周深近日發文稱:吃飯吃著吃著發現好多飛的蚊子,然后就在爭斗!發現好像是白蟻……
相信有不少市民近期也發現了在公園、路燈、廁所等地方發現有密密麻麻的小蟲子在飛舞,它們就是白蟻,現在正是中國臺灣乳白蟻(俗稱家白蟻)分飛高峰期。看著密密麻麻飛行的小蟲,你是不是已經頭皮發麻了!
如果發現家中飛入白蟻要及時關閉門窗并進行清理,如果已經筑巢則需及時聯系專業的白蟻防治公司進行處理,確保徹底清除白蟻隱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些看似弱小的生物,破壞了可是相當驚人的!
白蟻防治的手段在以前主要是通過物理、化學或者生物的手段來進行,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監測預警技術、移動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化設備和無人機等也加入到白蟻防治中來了。
白蟻防治信息化管理系統:
揚州市白蟻防治中心早在2011年就開發了白蟻防治管理信息系統,將新建房屋白蟻預防、白蟻防治、預防藥物等內容納入數據庫管理,為開展白蟻防治管理和質量管理提供了決策支持和服務。這種系統化管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確保了防治工作的規范性和可追溯性。
地理信息系統(GIS)平臺:
它能夠對白蟻的分布、危害程度和種類進行精確監測和預警。揚州市白蟻防治中心通過GIS系統,對揚州地區的白蟻危害種類進行了調查,并據此開展了有針對性的監測預警工作。GIS平臺不僅提高了預警的準確性,也實現了對高發區域和重點防治對象的精準管理。
智能監測技術:
除了GIS平臺外,揚州市白蟻防治中心可能還使用了智能監測技術,如紅外傳感器、攝像頭等,對特定區域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白蟻活動,立即進行預警和處理。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通過前端傳感器實現了對社區、房屋等環境的實時監測和智能控制。在智慧社區的建設中,物聯網技術能夠及時發現白蟻等害蟲的入侵跡象,并通過智能控制系統進行快速響應和處理。例如,通過監測室內濕度和溫度等參數,可以創造不利于白蟻生存的環境,從而有效預防白蟻的滋生和擴散。
無人機技術:
無人機技術可以用于對大面積區域進行快速、高效的巡查和監測。揚州市白蟻防治中心可能利用無人機進行白蟻危害區域的快速定位和評估,為后續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當然,就算是傳統的防治手段,也在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改進。如生物防治技術,傳統上主要通過引入白蟻天敵,昆蟲、微生物等來抑制白蟻繁殖生長,而現代則可以通過對人和環境影響較小的生物農藥,對白蟻有較強毒性;化學手段傳統的通過專業藥物消殺,現代采用誘殺技術,最新改制的誘殺白蟻盒,通過模擬白蟻天然生長環境中的化學信號,誘導白蟻主動聚集并進入誘殺器內,實現高效誘殺。據介紹,一個誘殺白蟻盒可以引誘出3萬只左右的白蟻。物理手段主要是通過改變環境條件,如消除水源、改善排水等降低白蟻生存率,隨著智能家居時代的到來,在房屋建筑領域,通過智能家居系統控制室內環境,如保持干燥、通風等,創造不利于白蟻生存的環境。
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展開,在水利、房屋建筑、文物保護、護林育林等領域,對白蟻防治都進行了科學的防治部署。
一、水利設施智能化監測,阻斷白蟻侵蝕途徑
在水利設施方面,智慧城市通過安裝智能化監測設備,對白蟻活動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監測到白蟻活動的異常,系統將自動觸發預警機制,及時通知工作人員進行處置。同時,通過優化水利設施的設計和建造材料,采用防白蟻材料和技術,減少白蟻對水利設施的侵蝕。
二、房屋建筑智能化防護,筑牢家庭安全屏障
在房屋建筑領域,智慧城市通過推廣智能化家居系統,實現對房屋內部環境的智能控制。通過保持室內干燥、通風,創造不利于白蟻生存的環境。同時,利用智能識別技術,及時發現并處理白蟻入侵事件。此外,在房屋裝修過程中,推薦使用防白蟻材料,從根本上降低白蟻入侵的風險。
三、文物保護科技化,守護歷史文化遺產
針對文物古建筑易受白蟻侵蝕的問題,智慧城市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精細化管理和保護。通過安裝智能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文物古建筑內部的溫度和濕度等環境參數,及時發現并處理白蟻活動跡象。同時,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對白蟻進行有效控制。此外,加強對文物古建筑周邊環境的治理,減少白蟻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
四、護林育林智能化管理,維護生態平衡
在護林育林方面,智慧城市通過搭建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實時監控和科學管理。通過監測樹木的生長狀況和環境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白蟻等害蟲的侵害。同時,利用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技術,提高森林的自我修復能力和抵抗力。此外,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的協調配合,確保森林資源的健康穩定發展。
結語:科學防治白蟻不僅有效保護了水利設施、房屋建筑、文物古建筑和森林資源的安全穩定,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應用,相信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白蟻等害蟲的挑戰,共同守護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