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 國務院決策部署, 發揮5G在經濟發展中的新引擎作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重慶市通信管理局將持續發布第六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全國大賽、重慶區域賽的典型應用示范案例,進一步展示我市5G應用的融合創新水平,加快推進5G行業應用規模化發展。
重慶廣電:5G 智慧教育
所在地區:重慶市大足區
參與單位:中國廣電重慶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特點:借助性能穩定可靠 、遠低于市場同類產品價格的硬件交互“教育直錄播系統”,構建“ 1+n” 的專遞課堂網絡扶智教學模式。
應用成效:比市場低60%的成本建設,實現畫面不卡頓、更清晰,聲音不延時等優質效果。
獲獎情況:第六屆“ 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重慶區域賽一等獎
企業介紹
中國廣電重慶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是重慶市唯一具有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有線廣播電視傳輸資質的運營商,公司建設運營的廣播電視寬帶信息網絡已成為重慶市重要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之一,為超過六百萬家庭用戶提供視頻娛樂和寬帶信息服務,同時為數萬家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
案例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各國均加大教育信息化的資源投入,教學水平得到持續提升。追求教育質量、教育創新、個性化教育、能力培養,讓受教育者能夠享受更優質、更便捷、更有效的教學已成為當今教育的共同主題。“5G+教育”是智慧互聯網教育的升級版。5G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將更加緊密,資源共享將更加便捷,教育資源的豐富與教學手段的多樣將會給教育模式與思維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國家與地方出臺一系列政策要求建設智慧教育,“ 三個課堂”是國家強制性要求建設,重慶市各區縣均有建設任務。
企業痛點
目前智慧教育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評價體系,缺乏足夠的優質教育資源,學生難以立即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實際應用場景,導致教育質量難以保證,學生和家長無法準確評估教育效果。學校教師、企業難以形成教育合力。解決數據孤島互聯問題能力不足,做不到各方面數據融通共享。無教育信息化專門部門,專業人才缺失。
解決方案
1.網絡架構及整體技術方案
①整體設計
在區域中遴選教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學校設立主講教室,在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教學點設立互動聽課教室,依托中國廣電網絡和5G為載體,借助性能穩定可靠、遠低于市場同類產品價格的硬件交互“教育直錄播系統” ,構建“1+n” 的專遞課堂網絡扶智教學模式 。滿足網上專門開課和同步上課、通過廣電專網按照教學進度或定制需求推送優質教育資源,幫助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和教學點開齊開足規定的課程。
②平臺應用
提供專遞課堂開課管控服務,通過該平臺為當地教委、專遞課堂主講學校提供一套完整的管理功能。包括:開課預約、開課統計、開課查詢、公告發布、督導聽課、資源共建共享等多種功能。
主講學校或主講教室與各互動教室之間在開展專遞課堂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全程錄制,以供制作優質的教學視頻資源,然后將優質教學視頻資源上傳到教委優質資源匯聚平臺,供區域老師和學生點播。同時,學校可以將優秀的微課、教學視頻、教育宣傳品上傳到智慧教育電視端學校的校本資源,供區域內老師和適齡學生通過電視大屏進行點播收看。
充分利用廣電宣傳優勢,向全社會宣傳“ 智慧教育” 。包括電視、手機、PC 端等全媒體,網絡各媒體平臺。
2.應用場景
①中國廣電5G應用+專遞課堂
在區域中遴選教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學校設立主講教室,在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教學點設立互動聽課教室,依托中國廣電網絡和5G為載體 ,借助性能穩定可靠、遠低于市場同類產品價格的硬件交互“教育直錄播系統” ,構建“ 1+n” 的專遞課堂網絡扶智教學模式 。 滿足網上專門開課和同步上課、通過廣電專網按照教學進度或定制需求推送優質教育資源,幫助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和教學點開齊開足規定的課程。
“ 專遞課堂” 應用中有聽課端學生“ 跟不上” 的情況,且課堂互動性較弱 ,知識汲取程度不高。可增加互動方式,利用5G網絡,對教學效果進行跟蹤、分析,讓兩端交流互鑒,提升教學水平,從單向傳遞提升到雙向協同。
②中國廣電5G應用+名師課堂
通過中國廣電“ 有線電視網絡”這一優勢資源,采用互聯網+ 電視端相結合的方式,由大足區教委、進修校甄選區域學科名師,組建了直播組、出題組、審核組,率先在大足區有線電視《大足教育》板塊打造出了《名師課堂》電視端欄目,通過電視大屏快速覆蓋到全區各村鎮、各校及各個適齡學生家庭。
利用5G網絡,提供手機端直播觀摩教研、在線點播教研、互動教研、網絡評課評審、協同備課等多種教研應用,讓老師們在各個場景都能展示、觀摩、評論與研討。
③中國廣電5G應用+名校網絡課堂
區域內名校匯聚了大量的優質教育資源,同時也可以生成高分享價值的名校優質資源 ,利用中國廣電電視網絡和5G的大帶寬、低延時、廣連結以及700M廣覆蓋的技術優勢組建校園廣域專網,使名校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多、更廣擴散共享,讓區內更多的老師和學生受益,解決區內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問題。
區域遴選示范名校,建立聯盟學校或集團校,通過網絡課堂開發優質課程資源,面向各個學校和廣大師生共享;同時,支持名校特色視頻資源、德育節目同步推送至平臺共享。
商業模式
公司通過校企合作以來為49所學校建立常態化錄播教室100間、精品錄播教室10間、160余所學校的平安建設、全區所有學校的城域網建設、標準化考場建設近300間、在電視端建設31所學校的校園風采欄目等。
通過深入實施教育部“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在重慶首創大足智慧教育中心,推動地方線上教育發展,打造更多本地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大足教育頻道吸引了更多的師生家庭成為公客用戶,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教委提供政策支持,學校提供師資與場地,廣電與三方公司提供資金、人力等共同建設。
應用成效
1.經濟效益:作為智慧教育的全國先行者,全面負責了本項目的設計建設,以及教學資源的開發,為平臺的運行、維護提供了長期技術保障,所有營業廳配合開通對接服務,以廣電5G網絡優勢,將以比市場低60%的成本建設,實現畫面不卡頓、更清晰,聲音不延時等優質效果。通過智慧教育建設,帶動教育城域網、機頂盒用戶數量與套餐資費提升、移動用戶增長等傳統業務的增長。還能以一地延申至多地參與智慧教育項目建設。
2.社會效益: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城鄉、區域之間教育發展水平存在不小差距,而智慧教育電視平臺的發展可打破時空的限制,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支撐構建“ 互聯網+教育” 新生態,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對本區域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實現優質資源的幫扶和覆蓋。
3.規模化成效:“ 三個課堂” 以直播的形式,打通了全區名師直播教室授課的形式,是其他軟件或平臺不具備的優勢。甄選優質學校輻射周邊薄弱學校,形成一校帶多校的教學和教研模式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