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近日,浦東新區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分會場“先進音視頻技術發展論壇”在張江科學城舉辦。聚焦技術前沿領域,來自復旦大學、浙江音樂學院、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20多所高校及50多家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圍繞“聲音與音樂技術”的最新進展、挑戰與機遇進行深入探討。
會上透露,隨著生成式AI的不斷演進,大模型在音視頻等多模態領域的表現,展露了其在產業端應用的巨大潛能。
論壇上,浙江音樂學院教授謝秉元以《人工智能音樂的發展趨勢與應用前景》為主題進行分享。報告主要圍繞目前人工智能在音樂的創作、呈現、教育、推薦、治療等方面應用和帶來新的可能性,探討人工智能音樂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論壇舉辦正值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期間,“大模型”“AI+賦能”也成為當天熱議的話題。
“近期,各類音樂大模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僅展現了技術的進步,也為音樂創作開辟了新的可能性,是音樂人工智能生成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克俊,以音樂人工智能生成的背景為切入點,在梳理音樂大模型的通用框架基礎上探討相關平臺的優勢和局限,并結合團隊近期音樂智能的研究案例,展望音樂大模型的未來趨勢。
與會專家認為,人工智能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已成為了音視頻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導錢昆就認為,音頻信號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表型,已通過計算機聽覺(Computer Audition, CA)在數字醫學、智慧醫療、生物信息等領域的研究證明其有效性。“我們對音頻信號的合理利用,在面向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早期干預上取得一定的治療成效,可利用計算機聽覺從診斷和治療兩個角度進行多角度研究。”
“互聯網+”以及“工業制造4.0”的新背景下,具備通信、網絡與人機交互功能的音樂機器人進入音樂教育、科普教育、藝術表演市場以及娛樂服務等領域,已是大勢所趨。
“隨著智能機器人研發水平的快速提升,以人工的方法和技術讓音樂機器人快速識別光學樂譜和實時樂音,通過音樂情感模型的推理和優化,獲取人類音樂情感的表達模式,主動與用戶完成人機交互的智能作曲與演奏等相關服務,可為情感機器人發展提供新思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音樂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周莉表示,這類新探索對促進基于多源感知的服務機器人智能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科學意義。
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專家服務中心、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音樂與技術專委會指導,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浦東新區先進音視頻技術協會承辦。
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浦東新區先進音視頻技術協會秘書長張曉亮表示,論壇不僅促進了跨領域、跨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更為行業搭建了一個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高端平臺。“浦東音視頻產業實力逐年提升,通過協會多次搭建平臺帶來的品牌效應,推動行業最高規格國際盛會‘中國國際音頻產業大會’永久落戶浦東。通過此次論壇的深入交流與探討,將為音視頻產業激發出更多創新的火花,為技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