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上市公司】去年下半年,業內頻頻傳出GPU芯片廠商壁仞科技赴港IPO的消息。
一年之后,終于迎來確定性消息。
9月11日,中國證監會公布GPGPU獨角獸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壁仞科技”)的IPO并上市輔導備案報告,輔導券商為國泰君安。
在列入“實體清單”近一周年之際,壁仞科技以IPO的姿態重回大眾視野,也足見其底氣。
融資加持
資料顯示,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9月,致力于研發原創性的通用計算體系,建立高效的軟硬件平臺,同時在智能計算領域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創始人張文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在聯合國和華爾街工作多年,先后成為高級律師和私募基金總經理;2018年-2019年,張文曾任職于商湯科技并擔任總裁。
在多重光環之下,作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壁仞科技頻受投資者青睞。
2020年6月,完成A輪融資,總額達11億元;8月,完成Pre-B輪融資,累計融資近20億;2021年3月,完成B輪融資。截至目前,壁仞科技的融資總額超過50億元。
據CPS中安網了解,壁仞科技投資方陣容也相當強大,包括珠海大橫琴集團、格力創投、中國平安、新世界集團、碧桂園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華登國際中國基金、高瓴創投、源碼資本、招商局資本、中信證券等機構。
彎道超車
2022年3月點亮首款通用GPU,同年8月,發布首款基于自主原創架構的通用GPU芯片BR100。
彼時,壁仞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張文表示,BR100的正式發布標志著全球通用GPU算力紀錄第一次由一家中國企業創造,中國的通用GPU芯片正式邁入“每秒千萬億次計算”新時代。
2023年7月,壁仞科技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基于人工智能開放計算體系(DeepLink)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動AI軟硬件生態體系的建設。
2024在全球AI芯片峰會上,壁仞科技首次公布了其自主原創的異構GPU協同訓練方案HGCT,業界首次支持3種及以上異構GPU混合訓練同一個大模型,用一套統一方案支持多種不同型號、不同廠商的GPU,而且一行代碼適配多種框架。
據業內人士分析,該方案實現了國產GPU和英偉達GPU的異構共存,有利于國產GPU加速落地遷移,也助推了國內AI芯片彎道超車。
資料顯示,目前壁仞科技基于BR100系列通用GPU芯片推出了壁礪100、壁礪104和海玄
服務器等數據中心加速計算產品線,這些產品部署在大型數據中心,合作客戶已覆蓋通信運營商、AI 等多個領域的行業龍頭。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商湯科技、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
AI芯片的IPO熱潮
眾所周知,AI的三大基礎要素,莫過于感知能力、算力和算法,也是構建智能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
其中,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是當前推動AI、
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創新與應用的基礎支撐,而GPU和 AI 芯片則是算力中的核心要素。特別是大模型的訓練需要龐大的算力資源,GPU是大模型的最佳算力發動機。
然而,國內AI芯片廠商的境況也是不盡人意。
當前,英偉達是全球GPU市場的絕對領導者,國內諸如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摩爾線程、景嘉微、龍芯中科、芯動科技、象先帝等,基于芯片研發本身屬于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加之部分公司創新能力不足,市場格局也逐漸分化。
燧原和壁仞是進入了IPO輔導階段,而有廠商也傳出裁員的聲音,悲喜并不相通,某業內人士透露。
據了解,就在壁仞科技IPO輔導前,融資超過70億元的AI芯片獨角獸公司燧原科技開啟A股上市輔導備案。
這是繼寒武紀之后,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兩大獨角獸企業紛紛上市的舉動,或將開啟AI芯片行業的上市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