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鏡頭行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也是一個充滿傳奇和故事的行業。
世界光學鏡頭產業起源于1608年,我國光學技術發展起步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光學鏡頭源于軍工需求,比如望遠鏡。望遠鏡的發明,是光學鏡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實際止,光學鏡頭民用市場開啟之后,光學鏡頭產業才真正迎來大發展。
中國鏡頭產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出于戰備的需要,我國在云南、貴州、河南、四川、甘肅和福建等省的大山之中建設了許多“三線廠”,其中就有許多生產望遠鏡等光學產品的軍工廠。
改革開放后,軍工產品需求量銳減,許多軍工廠開始“軍轉民”,并離開三線遷往就近的城市發展,這其中就包括一些生產光學鏡頭的“三線廠”,比如云光廠(原國營云南
光學儀器廠)、福光廠(原軍工8461廠)、江光廠(原江西光學儀器總廠)等。
軍轉民后,光學鏡頭廠商的發展并不順利,因為那時光學鏡頭的民用市場需求是十分有限的。
到了八、九十年代,許多國營光學鏡頭廠商效益開始下滑,有些甚至倒閉,幾大光學基地逐漸衰落。2000年前后,視頻監控市場的快速發展為鏡頭產業帶來了難得的機會,福建、江西、浙江和河南的一些光學企業,抓住機遇,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并在行業內形成了自己的優勢。
幾大光學基地的形成
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這一現象在光學鏡頭行業非常普遍,比如福州、長春、江西上饒、河南南陽等,鏡頭產業生態基本都是由一家企業的帶動而形成的。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淀積累,我國形成幾個著名光學鏡頭制造基地,包括河南南陽、江西上饒等。
河南南陽
南陽,是全國三大光學冷加工基地之一、國家光電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河南省光電產業基地。目前南陽全市現擁有光電企業3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光電企業42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家決定在豫西山區興建一組生產光學儀器的配套廠。當時,第五機械工業部在距南陽市50公里西部的伏牛山區建設了358、378、508、548四個光學廠,形成軍工地瞄生產基地,分布在鎮平、南召兩縣鏡內,各廠相距10-20公里。
其中508廠主面從事光學零件的生產,后來508廠先后更名為國營星火儀器廠、國營中南光電儀器廠、河南中南光電儀器廠、河南中光學集團有限公司。
到了九十年代,軍工企業紛紛“軍轉民”,大批三線廠開始離開山區,整體搬遷到就近的城市發展。1992-1994年間,這四個廠先后從山里搬出,其中的三個廠整體搬遷到南陽市,從而形成了南陽市光電產業的基礎。
中光學集團是南陽光學產業的領軍企業。在中光學集團的輻射帶動下,南陽培育出翊軒光電、弘利光電、鍍邦光電、凱鑫光電、英瑞光電等一批骨干光電企業,初步構建起以光學元組件、光電元器件等為基礎,以
投影機、車載鏡頭、安防監控等終端產品及系統集成服務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形成了從光學元件、光學組件到光學整機的產業鏈條。
近年南陽正在奮力打造千億級光電產業集群,提出到“十四五”末力爭光電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年產10億件光學元件,建成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光產業研究中心。到2025年,培育過百億元企業達到4家,超10億元企業達到40家,引進2-3家光學和光電顯示細分領域全國排名前5位優質企業。
2022年,南陽市光電產業營業收入230億元左右,產銷各類鏡片2億片、光學鏡頭300萬顆。
2023年1月,中光學集團光電新區、中光學集團先進光學研究院與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正式投產運營,項目總投資46億元。計劃2024年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形成2億件新型光學元件、1000萬顆光學鏡頭、200萬臺光學引擎與投影整機的生產規模。
南陽市正在大力推動光學產業升級發展,朝著全球知名“數字光電產業谷”的目標邁進。
江西上饒
上饒,是我國最大的光學鏡頭產業基地,聚集了300余家光學企業,年光學鏡片產能達14億片,是世界最大的光學鏡片生產基地。
上饒也是典型的“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城市。這個企業就是江西光學儀器總廠(鳳凰光學的前身),江西光學儀器總廠(簡稱“江光廠”)創建于1965年,是由原國家計委、一機部聯合批準建立的三線廠,1969年正式投產。
鳳凰光學的發展,為上饒光學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根基,也為上饒培育了大量的光學人才和會“磨鏡片”的產業工人隊伍。
眾所周知,宇瞳光學是一家廣東企業,卻選擇把相當一部分產能放在上饒。足見上饒光學產業鏈的優勢。
上饒已經形成完善的光學產業生態,除了鳳凰光學外,骨干企業還有高佳光電、聯超光電、德成光電等。2022年6月,中國首個光學檢驗中心——江西省光學鏡頭鏡片檢驗中心正式成立。檢驗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推動上饒乃至江西光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前沒有檢測中心時,上饒光學鏡頭企業的產品要發往上海、深圳等地進行檢測。
未來鏡頭市場將呈現多極化發展格局
除了產業集群優勢較為突出的上饒和南陽外,我國著名的光學鏡頭生產基地還有浙江(主要集中在寧波余姚、臺州椒江)、福建(主要集中在福州、廈門)、廣東(主要集中在深圳、中山、惠州、東莞)、江蘇(主要集中在蘇州、常州)、長春等。
福建是國內主要的光學鏡頭市場之一,曾經占據國內安防監控鏡頭50%以上的市場份額。福建的鏡頭企業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廈門。
目前,我國規模以上的精密光學產業園區共有13個,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上海等地。
長春,被稱為中國光學的“搖籃”,新中國光學領域第一個研究所就誕生在長春。目前長春正在積極打造“一鎮一谷三園”光電信息產業集聚區,未來三年有望新增產值超過500億元。“長春光谷”正在向“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邁進。
廣東中山提出打造“灣區光谷”,目前中山已經聚集了聯合光電、弘景光電、新諾科技、博頓光電等光電信息企業超200家,光電信息產業產值超6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光學冷加工基地之一。
2024年4月,福建省仙游縣簽約一項年產1.2億顆高端光學鏡頭制造生產及總部基地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總額超50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計劃投資約30億元,主要生產AR眼鏡雙眼3D鏡頭、醫療內視鏡、筆記本電腦鏡頭等高端鏡頭;二期計劃投資20億元以上。
2022年6月,浙江省政府印發《浙江省光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全國光電產業發展高地、創新應用高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光電產業集聚區。
浙江余姚以舜宇光學為依托,重點培育光學產業,提出打造“余姚智能光電小鎮”,聚焦光電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
在龍頭企業水晶光電的帶動下,臺州椒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精密光電薄膜元器件生產基地,目前共有17家規模以上光電企業,占全市光電產業產值的半壁江山,在智能光電領域已初步形成全產業鏈布局。椒江正以“百億水晶系,千億光電園”為目標,全力推進“浙里光谷”建設,到“十四五”末,預計將實現產值200億元。
未來光學鏡頭市場或將呈現多極化發展格局,因為光學鏡頭是近年行業景氣度較高的行業,因此吸引了各地招商引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