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研制情況
1.美國 美國的光纖陀螺研制單位有:利頓公司、霍尼威爾公司、德雷泊實驗室公司、斯坦福大學以及光纖傳感技術公司等。
(1)利頓公司研制的光纖陀螺
利頓公司的光纖陀螺技術在低、中精度應用領域已經成熟,并且已經產品化。1988年研制出SCIT實驗慣性裝置,慣件器件是光纖陀螺和硅加速度計。1989年公司研制的CIGIF論證系統飛行試驗裝置。1991/1992年研制出用于導彈和姿態與航向參考系統的慣性測量系統。1992年研制出GPS/INS組合導航系統。
(2)霍尼韋爾公司的集成光學光纖陀螺
霍尼韋爾公司研制的*代高性能的干涉儀式光纖陀螺采用的是Ti內擴散集成光學相位調制器。采用的其他器件還有0.83um寬帶光源、光電探測器/前置
放大器模塊、保偏光纖偏振器、兩個保偏光纖熔融型耦合器以及由1km保偏光纖構成的傳感環圈。為了滿足慣性級光纖陀螺的要求,霍尼韋爾公司研制的第二代高性能干涉儀式光纖陀螺采用了集成光學多功能芯片技術以及全數字閉環電路。
(3)美國德雷珀實驗室
美國德雷珀實驗室從1978年起為JPL空間應用研制高精度光纖陀螺,曾研制過諧振腔式光纖陀螺,研制了9年,由于背向散射誤差限制了精度,后來改為采用于涉儀式方案。
在研制干涉儀式光纖陀螺的過程中,采用了三大技術措施:
a.把光源、探測器和前置
放大器做成一個模塊;
b.光纖傳感環圈結構影響精度很大,采用了無骨架繞制光纖環圈的技術途徑;
c.多功能集成光學器件模塊,包括了所有其余的光纖陀螺的光纖器件。
德雷珀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認為:目前0.01(/h 的干涉儀式光纖陀螺成本較高,需要研制自動生產線,降低成本,保證質量。
對于今后的發展問題,德雷珀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認為:
a.慣性級的干涉儀式光纖陀螺儀,可以取代動力調諧陀螺儀,并逐漸取代激光陀螺儀;
b.慣性級干涉儀式光纖陀螺儀的難點是必須采用1km長度的保偏光纖,如果改用諧振
腔式光纖陀螺儀方案,則長度可減為10m左右的光纖。為此諧振腔式光纖陀螺仍在作為研制方向,使光纖陀螺儀小型化的諧振腔式光纖陀螺的難點在于:控制電路比干涉儀式光纖陀螺復雜。
隨著ASIC技術的發展,將來有可能得到滿意的解決,使諧振腔式光纖陀螺成為產品。采用干涉儀式和諧振腔式混合方案的光纖陀螺儀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日本 日本研制光纖陀螺的單位有東京大學技術室、日立公司、住友電工公司、三菱公司、日本航空電子工業公司。日本的干涉式光纖陀螺儀已經完成了基礎研究,正進入實用化階段。偏值漂移已經達到 。東京大學進行研究的諧振腔光纖陀螺儀取得了很大進展。日立公司研制用于汽車導航系統的光纖陀螺,1991年用于日產汽車。在日本,光纖陀螺作為汽車的旋轉速率傳感器已進入市場。利用光纖陀螺儀進行導航,用車輪轉速計傳感器測移動距離,用光纖陀螺測量車體的回轉,同時采用圖象匹配、GPS系統等配合計算汽車的位置和方位,顯示在信息處理器上。
3.俄羅斯 俄羅斯的光纖陀螺有全光纖型和集成光學型。全光纖型是把所有的光纖器件都做在同一根光纖上。Fizoptika公司研制的光纖陀螺已經商品化,產品型號有:VG949、VG951等。
關鍵技術
光纖陀螺儀需要突破的主要技術為靈敏度消失、噪聲和光纖雙折射引起的漂移。
1.靈敏度消失在旋轉速率接近零時,靈敏度會消失。這是由于檢測器中的光密度正比于Sagnac相移的余弦量所引起。
2.噪聲問題光纖陀螺儀的噪聲是由于瑞利背向散射引起的。為了達到低噪聲,應采用小相干長度的光源。
3.光纖雙折射引起的漂移
如果兩束相反傳播的光波在不同的光路上,就會產生飄移。造成光路長度差的原因是單模光纖有兩正交偏振態,此兩種偏振態光波一般以不同速度傳播。由于環境影響,使兩正交偏振態隨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