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安徽已建24套高速霧區誘導防撞系統 讓霧區行車更安全
閱讀:407 發布時間:2019-12-26秋冬季是團霧高發季,近年來,因高速突發團霧造成的交通事故時常見諸報端,因此團霧被譽為高速公路的“流動殺手”。近日,記者從安徽省總隊獲悉,安徽已經對全省高速53處重點團霧多發路段開展霧區智能誘導防撞系統建設。有了這一“神器”,駕駛人就能在閃爍變化的“防撞警示燈”引導下,大限度地安全通過霧區。
全省共有268處
高速公路團霧多發路段
比雨霧天氣更可怕的是突發團霧,身處團霧中的駕駛人視線模糊,很難準確判斷出周圍的路況。眼下正是寒冬,霧霾天氣多發。突發團霧易在車流量大的路段引發多車追尾事故,引發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時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被稱為高速公路的“流動殺手”。
安徽高速在往年排查的基礎上,會同轄區業主等聯動單位,再次組織深入排查,匯總梳理出今年我省高速公路268處團霧多發路段(共計2673公里)。比如,在京臺高速安徽境內的750K-763K處,容易在每年的1~3月,11~12月突發團霧,早上6時、深夜的23~24時都是團霧的多發時段。
已建成
24套高速公路霧區誘導防撞系統
如果無法避免這一客觀現實,當下有無科技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團霧帶來的交通影響?就在12月3日,安徽省總隊“亮”出了這一智能“神器”,即高速公路霧區智能誘導防撞系統。
據介紹,該系統由“大氣能見度儀”、“防撞警示燈”、“控制軟件平臺”等單元組成。“防撞警示燈”一般安裝在高速公路團霧多發路段兩側防護欄處,含有主動發光、同步閃爍、透霧性強等特點。
在霧霾天氣等低能見度條件下,“防撞警示燈”顯示為黃色,駕駛員能通過“防撞警示燈”同步閃爍的黃色燈帶能夠準確判斷出道路的輪廓,引導駕駛人安全通過霧區;當能見度進一步降低時,“防撞警示燈”同步閃爍的頻率會自動加快;當距離前方行駛車輛間距小于50米時,所行駛區域的防撞警示燈會自動由黃色變為紅色,同步閃爍的紅色燈光帶隨著車輛移動,形成移動的“紅色尾跡”, 尾跡長度默認75m,長度可以根據車輛速度動態調整。尾隨的駕駛人員可以根據黃色燈帶和紅色燈帶變化得到有效警示提醒,直觀判斷出路況和前車位置信息,從而保持安全距離,有序通過團霧區域,避免追尾事故的發生。
截至目前,在全省高速公路團霧多發路段已建成24套霧區誘導防撞系統,明年上半年再建29套,初步實現了重點團霧多發路段全覆蓋。
啟用該系統兩年來
暫未因團霧發生過交通事故
該系統建成啟用后效果如何?在六安試點啟用該系統的六安高速一大隊發言權。
記者從六安高速一大隊獲悉,其轄區雖不處在山區,卻也時常在秋冬季節突發團霧。“我們轄區有一處團霧多發路段,長達2公里。”六安高速一大隊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底他們就安裝啟用了這套霧區智能誘導防撞系統,高速公路團霧多發路段兩側防護欄處安裝有防撞警示燈,平時呈現的狀態是閃爍著黃色的燈。當霧區路段先后有車輛駛入時,且兩車距離小于50米時,警示燈會自動由黃色變換成紅色,提醒后方車輛要注意保持安全的車距。
“燈光很強,駕駛員可以清楚地看到,起到提醒作用。”說他們在高速路邊樹立了標牌,提醒車輛前方即將駛入團霧多發路段,注意觀察燈光變化,有序通過霧區。兩年多來,轄區此路段沒有因霧天導致過交通事故的發生,效果很明顯。
廣大駕駛員朋友在經過上述路段時可按“防撞警示燈”引導通行。行駛中遇到濃霧天氣出現紅色燈帶時,千萬要小心,距離前車已小于50米,一定要高度警覺,減速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