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監控三種傳輸技術分析
閱讀:2072發布時間:2014-9-1
目前大量使用的高清產品、系統幾乎都是基于網絡傳輸技術的,而模擬時代的直傳方式卻漸行漸遠,但關于對網絡傳輸是否適合監控圖像傳輸的爭論從來就不絕于耳。因此尋找一種與實際應用相符、技術能滿足、成本盡量低的傳輸模式對于監控的應用尤為關鍵。
1、模擬高清信號傳輸
目前絕大多數標清監控系統仍然采用傳統的模擬傳輸方式,取常用的SYV-75-5同軸電纜可傳輸200-300米的距離。在2011年之前,模擬監控無法實現高清應用成為一種共識,但隨著監控廠家推出的960H面世,使得模擬監控畫面也可突破600TVL的極限,可在黑白監控模式下達到700TVL,顛覆了原來的模擬無法實現高清應用的理念。而2012年年底推出的HDCVI,更是將模擬高清監控推向*,通過模擬系統的調制解調技術,可提供相當于1080P、720P的模擬高清畫面。
2、數字高清信號同軸傳輸
在高清監控系統的數字傳輸時代,一般采用DVI、HDMI或HD-SDI的方式傳輸,DVI或HDMI的傳輸距離只有幾米,不適合用于監控系統的信號傳輸。雖然,HD-SDI可以傳輸百米左右,但它對同軸電纜的要求很高,雖然常有廠商說可采用現已鋪就的標清同軸電纜,但達不到理想的HD-SDI要求,如果專門備制,則線纜的價格會非常昂貴,這嚴重影響到了基于數字高清信號同軸傳輸的監控系統的普及。
3、網絡高清信號傳輸
由于近年來網絡發展得比較迅速,通過網絡進行高清監控信息傳輸的方式越來越普及。時至今日,高清監控系統的傳輸方式大都采用網絡傳輸的方式,以滿足人們更好地完成監控工作,這基于網絡傳輸的高清監控系統的技術成熟,性能也穩定。
以上三種技術各有優劣勢,模擬高清仍為模擬信號,技術和配套性zui成熟,但不能直接應用于網絡系統,而目前標清模擬系統的市場占有量仍相當大,系統升級、改造困難;數字高清系統則因數據量過大、系統配套性不理想、升級成本高等因素,亦制約了其發展;網絡技術雖技術已較成熟,卻也存在易受網絡環境影響和100-300ms或甚至更長延遲的牽制。但是,由于IP網絡技術相對于其它技術zui易于實現高清化監控和業務應用的開發,所以當高清時代來臨時,網絡技術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