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高清監控規模化應用技術瓶頸和障礙
閱讀:1085發布時間:2013-9-6
首先視頻監控領域高清的標準界定和定義。視頻監控領域沿用的是廣電的標準。按照SMPTE等機構制定的相關標準,FullD1或4CIF不是高清。視頻高清有720P(1280P×720,逐行)、1080i(1920×1080,隔行)與1080P(1920×1080,逐行)三種形式,真正的高清視頻是指720P,1080i,1080P以上的分辨率;將DVR以多路D1畫面合成高清視頻的輸出信號不是高清。真正的高清是從前端開始的,每一路圖像都達到高清分辨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視頻采集、編碼、傳輸、瀏覽、錄像、回放等全面高清;高清不應以靜態圖像像素或不實時的視頻圖像來衡量,而應該以動態視頻分辨率和一定的幀率作為評判標準;通過圖像處理如視頻拉伸等手段,使得輸出分辨率達到720P格式,但由于攝像機參數不夠,視頻輸出實際上達不到高清水平解析度(如700線以上)指標要求,這種攝像機并不能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清攝像機。
高清視頻監控涉及到監控系統的諸多環節,從前端攝像機信號采集到輸出,再到記錄存儲和現實設備,只要有一個環節滿足不了要求,就達不到系統的高清要求。所以,只能拍攝高清的圖像是不夠的,這些圖像只有通過傳輸設備到達存儲設備及顯示設備才有意義。對客戶而言,高清只有在包含了高清攝像機、高清球機、配套的高清云臺、高清視頻編解碼設備或管理平臺、存儲系統、瀏覽、顯示等各個環節時才有意義,而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個高清網絡攝像機。
除了市場上存在的對高清監控概念和標準認識的誤區,影響高清規模化應用的瓶頸,首先是技術問題,高清的推廣從技術上角度看存在障礙。例如,CCD傳感器的功耗、CMOS傳感器的寬動態問題;其次是產品價格還偏高;再次是用戶的認識和接受有個過程。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高清監控設備是高清攝像機。在成本,低照度和靈敏度等關鍵問題上,大部分高清攝像機表現的并不盡如人意。目前IP高清攝像機用到的芯片有兩種,一種是CCD的,這種芯片的技術比較成熟,但是成本較高;而另一種CMOS芯片則較為便宜,但是它的缺點是在低照度的情況下噪點較多。由于大部分的高清攝像機都采用CMOS傳感器,其對光線的靈敏度較低;即使是采用百萬像素CCD的傳感器,也要比普通的低照度CCD靈敏度也要低許多。到了夜間就是漆黑一片,而監控大部分所要防范的時間段恰恰又是在夜間,這樣就使得期望值很高的視頻高清系統成了一個擺設。
也正是高清監控攝像機在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并未能得到解決,就高清監控的生產來說,雖然70%以上的廠商都聲稱推出了高清監控產品,但實際上,有能力推出真正意義上的高清監控產品的廠商還是少數。要做百萬高清,并非簡簡單單買套方案就OK了,百萬高清比目前的傳統監控門檻高得多,需要更強大的綜合實力,尤其是儲備大量的研發力量。傳統模擬攝像機廠家在加工生產上具備一定的經驗與基礎,但是在數字高清攝像機的網絡視頻標準未形成與推廣開來時,廠家既要做前端攝像機,還要開發生產后端錄像機及監控軟件,這是以加工為主的模擬攝像機廠家們之前普遍缺乏積累的。
另外,數字高清攝像機內感光器的光學與圖像處理等據說,比如色彩校正,電子快慢門,寬動態等等,雖然與模擬攝像機有相似性,但是模擬攝像機的這部分技術之前主要是由半導體公司所為,這些廠家們大多沒有這方面的開發積累。傳統普通網絡攝像機與視頻服務器的廠家,會在后臺軟件方面積累一定經驗,但是同樣會遇到模擬攝像機廠家們一樣的阻力。半導體公司則希望做出完整的技術方案,希望任何公司都能生產,但是也同樣受限網絡視頻標準的形式與推廣,半導體公司必須提供各種感光器的低照度、紅外、寬動態等全系列攝像機與豐富的后端錄像設備及核心軟件,從而吸引大量美元研發的加工廠家變成百萬高清產品廠商。這比之前模擬時代半導體免費提供攝像機方案還要復雜。
從目前國內安防高清現狀來看,除了技術上的障礙外,高清監控實施許多關鍵環節的問題尚待解決。如網絡寬帶的制約、存儲產品的價格高昂、控制管理軟硬件方面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高清系統的高成本也是讓市場發展受限的阻力之一。
高清應用的投入相對偏高,這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投入和系統本身的投入上。高清系統的部署對于存儲、網絡寬帶等基礎配套設施的要求,要比標清系統更高,而高清設備本身的成本也會高于標清產品不少。從用戶考慮,目前市場并不成熟,高清監控的昂貴成本并不符合一般安防市場的要求,人們更傾向于采用網絡視頻監控、甚至數模混合系統,畢竟,整個安防工程的成本對于中國安防市場來說,還是相當高昂的。對于眾多的普通用戶而言,投入成本是影響他們進一步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