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實驗目的
了解用聚乙二醇PEG方法誘異同種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的技術,并能根據新本原生質體的形態樗來鑒別雜種細胞。
二. 實驗原理
不同種植物的原生質體可在人工誘導條件下融合,所產生的雜種細胞,即異核體經過培養可再生新壁,分裂形成愈傷組織,進而分化產生雜種植株。由于進行融合的原生質體來自體細胞,故該項技術也叫體細胞雜交。原生質體融合能使有性雜交不親合的植物種間進行廣泛的遺傳重組,因而在農業育種上具有巨大的潛力。在植物遺傳操作研究中也是關鍵技術之一。
人工誘導原生質體融合可使用物理學方法,如運用細胞融合儀,在電場誘因導下實現融合,然而至今廣為使用的仍是聚乙二醇(PEG)溶液引起原生質體的聚集和粘連,然后用高pH鈣溶液相處理的化學方法(Kao等,1974)。該法應用分子量至為1500~6000的聚乙二醇(PEG)溶液引起原生質體的聚集和粘連,然后用高pH的鈣溶液稀釋時,就產生了高頻率的融合,融合的頻率和省略常與所有PEG的分子量、濃度,作用時間,原生質體的生理狀態與密度以及操作者的細心程度有關。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1. 實驗材料:
煙草或其它植物無菌苗的葉片。
胡蘿卜肉質根誘導的松軟愈傷組織或懸浮培養細胞。
2.試劑
2.1 酶液及洗滌液,同植物原生質體的分離和培養實驗。
2.2 PEG溶液
Tris(緩沖液) 0.05mol/L
PH調至10.5
2.4 DPD培養基同植物原生質體的分離和培養實驗。
四、實驗方法
所有操作均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
1. 原生質體的分離和收集。參看植物原生質體分離和培養實驗。
2. 將收集的兩種不同材料的原生質體分別懸浮在0.16mol/L的CaCl2·2H2O(pH5.8~6.2)原生質體密度調整為2×105/ml左右(用血細胞計數板統計原生質體密度)。
3. 將兩種原生質體懸液等量混合。
4. 用刻度吸管將混合的原生質體懸液滴在直徑為60mm的平皿中,每皿滴7~8滴,每滴約
0.1ml。然后靜置10in,使原生質體巾在皿底上,形成一薄層。(應有3~5個平皿的重復)。
5. 用吸管將等量的PEG溶液緩慢地加在原生質體液滴上,再靜置10~15min。此時可取一個平皿在倒置顯微鏡上觀察原生質體間的粘連。
6. 用刻度吸管向原生質體液滴慢慢地加入高pH、商鈣稀液。*次加0.5ml,第2次1ml,第3、4次各2ml,每次之間間隔5min。
7. 將平皿稍微傾斜,吸去上清液,再緩緩加入4ml稀釋液。5min后,再傾斜平皿,吸去上清液注意吸去上清液時勿使原生質體漂浮起來。
8. 用DPD培養基如上法換洗二次。
9. 每平皿中加培養基2ml,輕輕搖動平皿。
10.用蠟膜密封平皿。置260下進行24h暗培養,然后轉到弱光條件下培養。
實驗結果
1. 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異源融合。在培養3天以內,可根據雙新原生質體的形態特征來鑒別異核體。因為來自葉肉組織的原生質體具有明顯綠色葉綠粒,而來自培養細胞的原生質體無色,但具濃密原生質絲,并可看到顯示的核區。
2. 統計異源融合的頻率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