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食管癌淋巴結轉移與否可高度反映患者的預后,故食管癌患者淋巴結清掃越來越受到胸外科醫生的重視。長期以來我們采用淋巴結轉移個數分期方法(LNM)對食管癌患者進行 TNM 分期(第七版分期),但該分期方法難免會受到淋巴結清掃數量的影響,不能準確的反映患者的病情進展。 近期,一部分研究為了減少淋巴結清掃個數限制對第七版分期方法造成的影響,采用淋巴結轉移數與淋巴結檢查總數的比值(LNR)對患者進行淋巴結分期,但采用此方法的多數研究結果未能統一,該分期方法的準確性也受到質疑。 淋巴結對數優勢比(LODDS)是一種新興的分期方法,該方法結合了 LNM 與 LNR 兩種分期方法,可作為預測癌癥患者預后的新的淋巴結獨立分期系統。但該分期方法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多因素預后判斷模型未能準確建立,因此未能*適用于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結分期。 鑒于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胡堅教授開展了一項研究,以 LODDS 為基礎構建了食管癌多因素預后判斷模型,并且評價對比了該系統和 LNM 與 LNR 分期系統對食管癌患者的綜合預后能力。該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雜志。 該研究納入 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數據庫中 1988 到 2007 年 4123 例行食管切除術的食管癌患者,利用 Bootstrap 變量篩選算法和 COX 比例風險模型,將 LNM、LNR 和 LODDS 分期系統分別與其它獨立預后因素聯合,構建食管癌的多因素預后判斷模型。 該研究團隊同時利用浙江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 2005 年 1 月到 2010 年 6 月的 134 例有完整隨訪資料的患者對該模型進行驗證,以證明該模型的可靠程度。 該研究結果表明,納入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 24 個月,5 年生存率為 33%,淋巴結轉移率為 53.3%。三種模型對比結果顯示,在判斷食管癌患者的綜合預后能力方面 LODDS 分期系統的優勢明顯高于 LNM 和 LNR 分期系統,在淋巴結清掃總數少于 10 個的患者中其優勢更為明顯。 此外,該研究結果顯示三種分期系統均可作為預測食管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然而只有 LODDS 分期系統不受清掃淋巴結總數的影響。且當檢查淋巴結全部陰性(LNM = LNR = 0)和檢查淋巴結全部陽性(LNR = 1)時,LODDS 可作為可靠的分期系統評估患者的預后。 胡堅教授指出,LODDS 分期系統可彌補第七版抗癌組織 / 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UICC)淋巴結分期系統的不足,可更為準確的評估食管癌患者的預后。因此該分期系統可作為新的分期方法指導食管癌患者的術后治療并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