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DF-1細胞
中文名稱:雞胚成纖維細胞
生長特性:貼壁細胞
培養基:DMEM-H +10%FBS(GIBCO胎牛血清)
凍存條件:50%基礎培養基、40% FBS、10% DMSO
細胞常規培養傳代流程( 請嚴格遵照無菌操作)
1. 吸出原培養瓶中的培養基,PBS 緩沖液潤洗細胞兩次,加 2-3 ml 0.25% 胰_酶進行消化細胞(注意把握消化時間,通常控制在 1-2min)
2. 鏡下觀察消化情況,在細胞邊緣縮小,貼壁松動時(不建議消化到細胞漂浮)去掉胰_酶,加 6~8ml 培養基,輕輕吹打細胞層,盡量把細胞層吹落,吹散。
3. 取部分細胞懸液轉移到新的培養皿/瓶中,添加適當的培養基,把細胞懸液打勻,于培養箱中培養。
4. 注意培養基 PH 值變化情況,定期換液(每周 2-3 次),待細胞密度達到 80%以后重復 1 項操作或凍存。
(網絡信息主針對網絡推廣作用,僅供參考,細胞培養請咨詢細胞庫管理員,以細胞庫管理員提供給您的信息為準,操作前,如果有不明白之處,先咨詢細胞庫管理員,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通過對藍豬耳(Torenia fournieri)活體胚囊的研究, 發現中央細胞和初生胚乳細胞中的微絲骨架在細胞核遷移時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授粉前, 微絲在中央細胞的周質位置呈現短束狀隨機分布. 開花兩天后, 它們組裝成截然不同的微絲網絡, 在這個階段, 次生核位于中央細胞中央位置并與短束狀的微絲列陣.
在授粉發生后不久, 分布在珠孔端的微絲發生片斷化, 此時次生核與卵器相鄰.
受精后, 初生胚乳細胞核從卵細胞處移開, 在初生胚乳細胞中微絲又重組形成清晰的網絡結構.
用latrunculin A (LAT-A)和細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 CB)破壞微絲骨架, 得到的試驗結果說明, 微絲參與了中央細胞中的細胞核遷移運動. 數據也表明, 在受精過程中, 微絲骨架的動力學特性在中央細胞和初生胚乳細胞的胞質重組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