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是以智能控制為核心,通過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來實現變電站內環境的全天候狀態監視和智能控制。針對10kV預制艙項目的要求,系統實現了環境數據監測和設備控制,起到了預防運行環境異常導致配電設備運行故障的作用,保證了維護人員的安全,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實現了變電站環境的分布式遠程管理。
關鍵詞:預制艙;環境監測;設備控制。
0引言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規模大小不等,設備種類、數量不同的含網絡設備機房廣泛分布于用戶各分支機構所在地域,由于欠缺與運行網絡的規模體系相對稱的監控系統,數量眾多的無人值守配電房的物理運行環境狀況、設備運行狀況、人員活動狀況以及消防狀況的變化包括可能出現的危急狀況,均無法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也就很難被有效預見、防范和避免。
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可以幫助10kV預制艙項目將視頻監控、音頻監控、環境監測以及報警系統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對防盜門磁、電纜溫度、SF6氣體濃度、溫濕度、臭氧濃度、進水水位以及報警等信息的實時采集以及監控。系統對采集到的信號進行記錄和處理。當系統檢測到故障時立即報警并通知管理人員進行處理,對于具有報警聯動設備的系統在出現故障時設備可以根據預先設定的規律自動進行控制,如:高溫報警聯動空調開啟。綜合監控系統使得管理人員可以在控制室內實時監視開閉所設備的運行狀態從而達到無人值守實現遠程集中監控、管理和維護,為提高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水平提供重要技術手段。
1項目需求
據悉,此次10kV預制艙項目有六臺預制艙,每臺預制艙中設有高壓柜、低壓柜若干臺。項目需配置溫濕度傳感器,紅外、煙感、水浸等傳感器,通過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集中采集監控管理,達到數據集中管理、分析處理的功能,具體功能需求如下:
1、針對每一條電纜溝進出線處,需要配置水浸傳感器,實時監測電纜溝內的水位情況;
2、每個預制艙配置溫濕度傳感器,采集環境溫濕度數據并上傳至系統;
3、每個預制艙配置適量的煙霧傳感器、明火探測器來監測環境狀態,狀態信息采集到系統,并在人機界面實時刷新;
4、每個預制艙門口安裝紅外雙鑒探測器,采用紅外和微波雙重檢測,防止誤報漏報;
5、每個預制艙安裝一套指紋鎖門禁控制器;
6、多用戶權限管理,便于分級操作;
7、一個預制艙配置一個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壁掛箱,進行數據狀態的采集顯示、事件告警、曲線查詢等操作。
2 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方案配置
根據項目要求和項目提供的平面布置圖,可知每個預制艙分為高壓、低壓兩部分。一個預制艙配置兩個溫濕度傳感器、兩個水浸傳感器、四個煙感傳感器、兩個紅外傳感器、兩個明火傳感器和一套門禁設備,將溫濕度實時數據、水浸狀態、煙感狀態、紅外狀態和明火狀態等數據上傳至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壁掛箱,實現對該預制艙的控制和管理,為電氣設備安全穩定的運行提供了保障。
1)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配電室內的溫濕度數據,防止室內溫濕度過高而造成的設備損壞故障。溫濕度偏高會導致電子元件的性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降低絕緣性能,高溫還會造成配電室服務器異常宕機的情況。
2)水浸傳感器:能夠進行漏水監測、報警。尤其是夏天雨季時,有效避免出現漏水現象,防止給機房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3)紅外傳感器:具有紅外線人體感應,當任何人進入預制艙配(一鍵布防/撤防),系統將立即報警,并將報警信號傳輸到遠程監控中心。
4)煙感傳感器:煙感傳感器用于火災安全監測,防火防高溫,探測火災發生時產生的煙霧。經相關數據表明,安裝煙感傳感器能避免90%火災事故。
5)HT500變配電輔助監控裝置:數據采集并上傳至環境監測平臺,支持RS485、以太網、GPRS等多種數據傳輸方式。同時具有斷電數據儲存,供電恢復后,數據上傳的功能。
智慧配電站房輔助監控系統現場安裝
溫濕度傳感器75平米以配2個;安裝在配電柜運行區的背面或側面,據地1m左右,盡量避開空調出風口;
水浸傳感器在變電站電纜溝進出線的地方各配1只,探針距溝底1-5cm,檢測器在蓋板下5cm處,如果是地下變電站,則傳感器裝在進口墻壁上,探針距地面1-5cm,檢測器距地面1m以上;
煙感是吸頂安裝,一般裝在柜子上方,每排10面柜子左右的話配3個左右;
門禁系統包含門禁控制器、讀卡器、磁力鎖、開門按鈕,讀卡器安裝在門外,距離地面1.2-1.4m處;開門按鈕安裝于門內距離地面1.2-1.4m處;磁力鎖一般安裝于門框中間位置;
紅外雙鑒探測器在門口配置1只,安裝于門內側的墻壁上,距離地面高度2m左右;
監控系統屏一般每個配電房配置一面,按國網標準,門軸在左側,安裝在高壓柜、直流屏或自動化終端旁,并與其保持同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