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的測定方法
閱讀:982 發布時間:2016-8-19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的測定方法
染色單體或染色體的無著絲點斷片,或因紡錘體受損而丟失的整個染色體,在細胞分裂后期,仍然在細胞質中。末期之后,單獨形成一個或幾個規則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細胞的胞質內,因比主核小,故稱為微核。大小應為主核的1/20~1/5。微核的折光率及細胞化學反應性質和主核一樣。微核率是和用藥的劑量或輻射累積效應呈正相關,所以可用簡易的、快速、靈敏的微核計數來代替繁雜的畸變染色體計數。Matter 和Schmid建立的微核測試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目前國內外已把微核測試用于輻射損傷、化學誘變劑、新藥試驗、染色體遺傳疾病及癌癥前期診斷等各方面。
嗜多染紅細胞是分裂后期的紅細胞由幼年發展為成熟紅細胞的一個階段,此時紅細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質內含有核糖體,Giemsa染色呈灰藍色,成熟紅細胞的核糖體已消失,被染成淡橘紅色。骨髓中嗜多染紅細胞數量充足,由于無核,極易觀察到微核,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紅細胞成為微核試驗的細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