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財神學習商業智慧
閱讀:451發布時間:2011-1-25
在中國,敬財神、迎財神、供財神的民俗,從商朝已有記載,《封神演義》中,太公封“趙公明”為財神,統率「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4位主管財富之神。
隨著時間推移,相繼有比干、范蠡、關羽、五路財神、散財童子等被列為財神。其中,趙公明是道教所封財神,影響力zui久遠。
另外,有文財神“范蠡”和武財神“關羽”,更被廣大人們所供奉,形成一種民間信仰,影響力越來越大。
人人都想富有,所以,拜祭財神。其實,歷史人物之所以被奉為財神,有其內在的涵義,是一種精神、行為、德行所致。表面上是拜祭財神求財,實質上是敬重的一種“德行”。
尊范蠡做財神,很有道理,范蠡,春秋楚國人,在越王勾踐zui落魄時,來到越王身邊,輔佐越王,復興越國,終成霸業。他知道越王勾踐:名利心重,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所以,他就開溜了,不辭而別,舍棄高官厚祿,改名“陶朱公”,到山東定陶縣定居,從事農業、牧業、經商。陶公經商,智慧無窮,深察價格升漲,明了氣候變換,預知貨物缺余。
他做生意,發大財,把錢財全部布施出去。從零開始,再做小生意,過了幾年又發了,發了財馬上就散財,歷*記載「三聚三散」。據說,他晚年大徹大悟,散盡千萬家財,升仙而去,從此,就有了財神稱號。
居官則至卿相,居家則致萬金,但他卻視功名如糞土、視錢財如無物,大業初具即“掛帆遠去”。在財神范蠡的故事中,演譯著:商道精要探索,散財助人宗旨。財散人聚,大家擁護,萬人歸仰,造就財神。
相反,聚財獨享,所謂“一家保暖千家怨”,就會財聚人散,孤立無援。
另外一位財神“關羽”,*,婦孺皆知,平生與財富并無瓜葛,卻被供奉為財神,為什么呢?關羽以“誠信、忠義”為本,曹操當年,以金銀、高官、美女來收買,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千里走單騎,尋主守信義。
而在商業交易中,zui需要的就是“誠信”;在職場成功者,也需要對企業的忠誠奉獻;這也正是告訴人們:誠信和忠義,更是無形的財富;小勝靠謀,大勝靠德。拜財神關公:表明“誠信”對商業成敗的影響力。
文財神范蠡,對中國歷史影響是深遠的,現在的浙商、蘇商、徽商、晉商把文財神奉為“商圣”,而武財神關羽,則為港商、臺商,廣為供奉。
《陶公經商十八忌》
生意要勤緊——切忌懶惰懶惰百事費
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慢散慢查點難
用度要節儉——切忌錢財竭
用人要方正——切忌濫用濫用付托難
接納要謙和——切忌躁暴躁暴交易少
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潦草錯誤多
買賣要機警——切忌拖延拖延機宜失
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濫入售價減
議價要訂明——切忌含糊含糊爭執多
期貨要約定——切忌訛延訛延枝節生
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馬虎失信用
賒借要識人——切忌濫出濫出血本虧
錢財要明慎——切忌糊涂糊涂弊買生
帳目要稽查——切忌懈怠懈怠資本滯
臨事要盡責——切忌放棄放棄權力損
優劣要分明——切忌糊渾糊渾判斷繁
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浮躁失事多
立心要誠正——切忌粗糙粗糙出品劣
主心要安靜——切忌驚惶驚惶忘決斷
相處要誠實——切忌虛假虛假害己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