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市場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兩個戰略資產:讓人欲罷不能的產品和有效平臺。智能家居市場也是如此,所以,一部分人在做產品,一部分人在做平臺。然而,當下哪種模式會更容易讓智能家居接近成功,確實很值得去細細考量。
智能家居平臺很多,光國內而已可能兩只手都數不過來,的如海爾U+、京東微聯、阿里小智、、華為HiLink等等,后面還有眾多的*還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非平臺在展會或是新聞時常會新冒出一兩個,這里就不多說了。但是,做平臺的基本都是在賠本賺吆喝階段,策略通常美其名曰智能家居布局。
智能家居的產品更多,猶如過江之鯽,光去年(2015)京東及淘寶上的產品可能你都看不完,魚龍混雜,*草根比比皆是。然而現在還活得好的可能沒有幾個了,據京東內部人士透露,去年在京東只要得好的基本都拿到天使輪融資,但是到了今年很多都已經銷聲匿跡了,尤其是草根創業族。直接做智能家居硬件產品的一般是比較務實但也很艱難,策略通常稱之為進軍。
無論是平臺還是產品,目前誰也無法證明哪種模式是成功的,智能家居的發展進入一個瓶頸階段,而這個階段給予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去反思哪種模式更接地氣。
賠本賺吆喝的平臺到底有多難?
這些年,逐漸在你眼前消失的平臺很多。前幾年的互聯網團購平臺,zui多的時候達到近萬個,然而大浪淘沙,zui終活下來的只有那么幾個。還有就是近年風起云涌的O2O平臺,經歷了去年的慘烈市場打擊之后,也漸漸的開始消停。同病相憐還有P2P平臺,老板跑路、非法集資、資金斷裂等問題接踵而至,讓原本就比較脆弱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風雨飄搖。那么,我們是否也應該拷問,智能家居這個虛擬平臺靠譜嗎?
當然,智能家居平臺的前期使命跟團購、O2O及P2P這一類的平臺可能不太一樣。智能家居平臺的出現是出于統一行業標準的需要,平臺的參與者前期也是以企業為主,同時還需要能接入更多的設備才是智能家居平臺所要解決的事情,然而zui終都會殊途同歸,zui終還是會面向大眾,在這期間,可能要經歷的磨練會比直接面向大眾的平臺還要多。
首先,平臺要說服智能家居硬件廠商使用是*個關口,然而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而已。對于小家居家電廠商來說,有些確實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系統平臺作為支撐,只要專心做硬件就可以,確實方便,得到小廠商會支持可能并不是很難。可能難就難就小廠商對平臺的選擇上,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選擇一個平臺就相當于選擇一個陣營,一旦平臺不能得到大眾認同相當于這個陣營將難以生存,畢竟一般行業的平臺大浪淘沙之后,可能就存活一兩個而已。傳統的家居家電廠商*可能會有更多的考慮,接入第三方平臺后續是否會面臨各種掣肘,畢竟,多年建立起的客戶群體會不會隨隨便便就讓人竊取利用,綜合利益的考慮會更多。
其次,平臺沒有產品就好像是空中樓閣,即使有了產品還是可能面臨一樣結果。沒有產品的接入的平臺是空中樓閣這里無需太多解釋,而有了產品為什么還是一樣,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智能家居現在zui大瓶頸在于產品還沒有得到大眾認同,所以好的產品才是關鍵,平臺畢竟是一個虛擬產品,接入產品只是*步,zui終被大眾用戶才是*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做出*的平臺,但是大都接入殘次產品,zui終還是流失掉zui終用戶。在沒有好的產品之前,平臺本身還要被產品掣肘。
再次,平臺的建立之初都是賠本賺吆喝,堅持到zui后才能實現羊毛長在豬身上,這個過程到底要持續多久誰也無法預計,不僅要比拼錢燒得多,燒得好,同時耐心也是關鍵,長期不盈利的煎熬并不是那么容易度過的。雖然對于*來說可能并不算難題,但是一旦決出勝負,失敗一方意味著投入都付之流水,并不是所有*都吃得消的。企業的決策層有多大的決心以及耐心去打這一場仗,過程的投入是一個每個企業都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即使贏得這一場仗,后續羊毛在哪頭豬身上還要等待挖掘,如果挖不出來,zui終也是舉步維艱。
做產品是否更接地氣?
相對平臺,做產品的反而更加務實,然而是否更接地氣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簡單。從提出“雙創”開始,國內開始涌現一批規模龐大的“創客”類型的產品團隊,曾經做出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然而也只是博取眼球而已,經歷了2015年的市場實戰的一波洗禮之后,到了2016年大部分都已經偃旗息鼓。
很多產品團隊做出來的產品只是在一些控制手段上有創新,以為是技術拼接添加一些以前沒有的一些功能就號稱智能,再加上資源缺乏,產品急需快速切入市場回籠資金或是吸引投資,很多產品大大的縮短了研發周期,導致市場上大量充斥著同質化以及不成熟的產品,用戶體驗越來越差,讓剛剛打開缺口的智能家居市場變得脆弱不堪。
那么做智能家居產品方向是否錯了呢?其實沒有!只是太多殘次產品擁堵在智能家居的風口上,使得風向讓人難以琢磨。其實做產品才是智能家居發展的根本,沒有產品,平臺只是畫餅。智能家居產品并不穩定,相當于作為市場支撐的基礎極其脆弱,出現市場崩塌或難以上升在所難免。
在我看來,其實先做出欲罷不能的產品才是智能家居成功關鍵。很多產品只是做出來讓人眼前一亮,但是缺乏穩定性,大眾體驗沒做好,好奇心驅使的沖動消費一過,并沒有持續使用需求的話,zui終只會曇花一現,消費市場還沒培育起來就被過早的殺死了。
為什么那么多*都不先做產品,而是直接開始做平臺呢?那只是一個退而結網的策略罷了,或者換個說法稱之為所謂的“頂層設計”,平臺是頂層,產品是底層,因為產品也不好做,特別是欲罷不能的產品,所以先做頂層,然而頂層設計的先決條件是底層已經有足夠基礎。不做產品只做平臺難免給人一種建設空中樓閣之嫌,zui終平臺是否成功還得取決于產品,比產品還要難上加難,做好產品,踏實好基礎,平臺自然水到渠成!
有人說現在的智能家居產品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為不是真正的智能,真的是這樣嗎?并不是。至少人類還沒有實現了*意義上的人工智能之前,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真正的智能。智能家居只要給人帶來安全、便利、舒適等就能夠了,就像智能手機一樣,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智能,但還是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