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參觀了一下在深圳舉辦的智慧家庭博覽會,雖然規模不大,人氣一般,但仔細觀察卻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狀:在中國智能家居行業,大小公司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都在玩平臺、玩概念,中小公司則基本都在玩系統、玩硬件;另外就是老生常談的內熱外冷現象,參加展會的基本以業內為主。
要形容智能家居行業現在的火熱與亂象,我想“群雄并起,諸侯爭霸”都不能算*貼切,感覺或許用原始的“渾水魚塘”來形容或許更為合適。
智能家居行業明明都說是藍海,為什么說是渾水魚塘呢?理由如下:
為什么是渾水
其實一開始智能家居確實是工業4.0開辟的一片藍海,但隨著大量大魚小魚涌入,早已變得渾濁不堪。本身這片海就沒有秩序和標準,而且大家都各玩各的,其中不乏一些有意無意的“攪局者”,再藍都的水都給攪渾了!
有多少企業涌入這個行業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我們只是看到,zui近兩年,*們在不斷的釋放各種信號,拉響進軍智能家居的號角,而中小企業、創業團隊等有多少入水更是數之不清。
智能家居行業水有多深,我想沒人能說得清楚,因為水早已被大量涌入的這些大小企業給攪渾了。但是這樣并沒有消減大家對踏這趟渾水的熱情,反正大家都是在渾水中摸索,孰贏孰輸暫無定論,大家機會平等。
為什么是魚塘
我們先做個比喻:進入智能家居行業的*就好比魚塘里面的大魚,而中小企業、創業者就好比小魚及蝦米。
大魚因為在渾水魚塘里面由于先天優勢,生存難度不大。而小魚蝦米就*不同了,在渾水中爭渡,指不定哪天就銷聲匿跡了。所以進入智能家居行業的*和中小企業、創業者在玩法上*不太一樣。
大魚由于生存挑戰不大,所以會有多余的時間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占領這一片水域,所以*的一般采用平臺玩法,用一個平臺先圈住小魚蝦米,由小魚蝦米打前鋒去占領市場,而大魚則是通過去制定的一些平臺標準,名為以保證小魚與蝦米能存活下去為目的,實為變相的占領這片市場,省力省事。這也是當下互聯網的常見思維,即保證生態的發展,又繼續保持自己在生態鏈頂端的優勢。
而小魚蝦米則是由于生存壓力,需要盡可能快速的切入市場,開拓出屬于自己的生存領域,進而慢慢壯大,提升自己生態鏈中的地位,等待時機成熟,再談占領這片水域。所以系統,硬件都是小魚蝦米在渾水中生存的基本。
我們都知道,在魚塘里面有一個常見食物鏈現象就是:大雨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不變的生存法則。*的平臺玩法其實還有一個目的,適當的時候更方便于吃掉對自己有威脅的小魚。而小魚與蝦米有時候依附于大魚的平臺只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當翅膀夠硬之后就可以擇機自立,再和大魚競爭生態鏈的頂端地位。
業內一直在抱怨智能家居內熱外冷,并不是沒有原因的。大魚們都在忙于構建自己的平臺,占領制高點,小魚蝦米們迫于生存只能快速推進自己的產品,但是產品成熟度經不起大眾考驗,所以內熱外冷也是正常現象。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哪種玩法是*科學可行的,無論是大雨還是小魚的,大家都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在各玩各的,因為新興原始的市場誰都可能有機會,無序的混沌還要等待時間去解凍。所以說智能家居行業目前就是一個渾水魚塘,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生存游戲一直在持續,彼此之間也都心知肚明,生存下去是*要素,生存得好是第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