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和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的十三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的“6.18”高校科技項目成果對接簽約儀式在福州海峽會展中心舉行。省政協副主席薛衛民出席。
本屆“6.18”,省教育廳征集到包括985高校在內共70多所高校的近3000項項目成果,掛在省教育廳門戶和“6.18”進行展示推介。此外,據不*統計,有100多所高校1000多項科技成果在本屆“6.18”各展館參展。17所高校與省內企業、地方政府簽訂34項合作協議。
在簽約儀式上,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與集美大學共同簽署了“自組式模塊化家居控制系統的開發及其產業化”合作協議。我司將在就該項目與集美大學開展合作研究開發,擬投入項目經費1200萬元。雙方成立項目協調推進小組,落實專人和推動具體合作項目。
此次是立林第二次與集美大學攜手研究開發,立林將以此次項目的簽訂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跟高校的交流與項目合作,達到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目標。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的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企業邁向更高層次的水平。
總助理鐘建華(左二)與集美大學(左一)現場簽約
除了堅持自主研發以外,立林也注重與高校進行多層面的技術共享和合作,將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立林是集美區*設立“研究生工作站”的企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自2011年11月成立以來,陸續有15名研二、研三在讀研究生進站工作。公司總工程師、博士及項目作為企業導師對企業研究生進行指導,配備良好的工作環境、*的實驗設備和完善的生活條件。與研究生所在大學的老師保持密切和溝通,輔導進站研究生的研發工作,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總工程師湯光耀(右二)參加授牌儀式
立林科技與廈門理工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校企合作,是上述兩所高校的學生實踐基地。
2015年,立林與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簽訂本科生預就業培養合作協議,共同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各方面人才,也確保立林對人才的儲備需求,*實習學生將于近期進入立林開展實習實訓。
2015年6月,立林與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工程系校企合作協議書,接收在校學生到公司實習,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并開展專業知識講座、聯合舉辦電子類方面的技能競賽,目前*批7名在校生已到崗實習。
除了人才對接培養外,立林還在廈門大學、集美大學、汕頭大學、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等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供學生開展與立林產品有關的研究。
在科研成果上,立林長期與北京大學工學院、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保持良好產學研合作關系,合作開展了許多科技項目。
在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同時,立林也注重及時將合作成果轉化為,以提升立林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主動權。目前立林已領證的48項,同時還有30余項還在申請中。
部分合作項目
已獲得的部分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