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立方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用法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的生物處理工藝,在總結國內外生活廢水處理裝置的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設計出一種可地埋設置的成套有機廢水處理裝置,集去除BOD5、COD、NH3-N于一身,具有技術能穩定可靠、處理效果好、投資省、自動化運行、維護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積、不需蓋房、不需采暖保溫等優點。地面之上可種花種草,不影響周圍環境。
此裝置一般埋設于地表之下,運用二次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它處理的效果超越全混合生物氧化池,對水質的適應強度高,保證了水處理的穩定。該設備在池中采用了新型強效彈立體填料,對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具有強效去除的功能。該設備通過氧化處理之后,產生的污泥量較少,僅需90天排放一次即可。為了避免放生病菌滋生、傳播的現象發生,必須對水質進行深度消毒處理。目前應用多的消毒工藝有:紫外線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醫院需根據污水水質特點及排放量進行選擇。
板框式壓濾機的結構
板框壓濾機由交替排列的濾板和濾框構成一組濾室。濾板的表面有溝槽,其凸出部位用以支撐濾布。濾框和濾板的邊角上有通孔,組裝后構成完整的通道,能通入懸浮液、洗滌水和引出濾液。板、框兩側各有把手支托在橫梁上,由壓緊裝置壓緊板、框。板、框之間的濾布起密封墊片的作用。由供料泵將懸浮液壓入濾室,在濾布上形成濾渣,直至充滿濾室。濾液穿過濾布并沿濾板溝槽流至板框邊角通道,集中排出。過濾完畢,可通入清洗滌水洗滌濾渣。洗滌后,有時還通入壓縮空氣,除去剩余的洗滌液。隨后打開壓濾機卸除濾渣,清洗濾布,重新壓緊板、框,開始下一工作循環。
板框壓濾機對于濾渣壓縮性大或近于不可壓縮的懸浮液都能適用。適合的懸浮液的固體顆粒濃度一般為10%以下,操作壓力一般為0.3~0.6MPa,特殊的可達3MPa或更高。過濾面積可以隨所用的板框數目增減。板框通常為正方形,濾框的內邊長為320~2000mm,框厚為16~80mm,過濾面積為1~1200㎡。板與框用手動螺旋、電動螺旋和液壓等方式壓緊。板和框用木材、鑄鐵、鑄鋼、不銹鋼、聚丙烯和橡膠等材料制造,石化五廠采用的是聚丙烯材質濾板。
每天10立方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用法
高有機負荷下,反應器內底物充裕,在這種情況中菌膠團比絲狀菌具有更強的吸附與存貯營養物質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高濃度的底物迅速增殖,具有較高的比生長速率,抑制了絲狀菌的生長。
但是如果DO濃度不夠,在0.5mg/L以下,菌膠團在低溶氧的條件下增殖受到抑制,而絲狀菌由于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即使在低溶氧的條件下也能獲得氧,其增殖速率明顯高于菌膠團,發生高負荷低DO下的污泥膨脹;低負荷下由于長時間缺少足夠的營養物質,菌膠團生長受到抑制,而絲狀菌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其菌絲會從菌膠團中伸展出來以增加其攝取營養的表面積。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條件不盡相同,研究結果也很不*尤其是關于有機負荷與污泥膨脹關系的說法也比較混亂。高低有機負荷都可能引起污泥膨脹,Ford和Eckenfeilder等人發現高低負荷下都可能發生污泥膨脹,Palm等人認為根據負荷不同,在任何DO濃度條件下都可能發生膨脹,Chudoba等人認為即使對于推流式曝氣池,雖然沿吃長方向存在著高的濃度梯度,但在高負荷下也會發生污泥膨脹。
低負荷引起污泥膨脹的恢復:加大污泥負荷,利用在高底物濃度的環境條件下,菌膠團的貯存能力與比生長速率均比絲狀菌的高這一特點,在反應器中創造出有利于菌膠團生長繁殖的生態環境,使其取代絲狀菌逐漸成為污泥中的優勢菌種,從而使發生膨脹的污泥逐漸恢復正常。
(6)增大污泥回流量有利于提高菌膠團細菌攝取有機物的能力并且增大與絲狀菌的競爭力度,抑制絲狀菌的膨脹。絲狀菌的生長速率小于非絲狀菌,長SRT有利于絲狀菌的生長,因而增加排泥量,可以有效排除池內過多絲狀菌。并且長泥齡情況下,發生污泥老化,老化的污泥活不夠,競爭不過絲狀菌,會使絲狀菌在競爭中處于優勢位。
3、污泥膨脹自然消除的原因:污泥膨脹導致污泥的大量流失,使MLSS濃度降低,其結果是在其它條件不變時,有機負荷提高,DO上升,OUR減小,這都有利于抑制絲狀菌的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