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技術的日益發展,無線傳輸技術應用越來越被各行各業所接受。無線網橋微波數字無線圖像傳輸作為一個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漸被廣大用戶看好。其安裝方便、靈活性強、性價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業的監控系統采用無線傳輸方式,建立被監控點和監控中心之間的連接。微度無線監控技術已經在現代化交通、運輸、水利、航運、鐵路、治安、消防、邊防檢查站、森林防火、公園、景區、廠區、小區、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將監控點的圖像、聲音、控制、報警、管理等通過無線方式實時傳輸至幾十公里外的地方。以下是幾種對無線微波產生傳輸的影響
1、 地面對微波傳播的影響
地面對電波傳播的影響,其中包括有兩個方面,一是地面的電特性,二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結構,包括地形起伏、植物和任意尺寸的人造結構等。 地面的電特性可以用三個參量――磁導率、介電系數和電導率來表示,他們對地面波的傳播特性有很大的影響。但在微波視距傳播中,天線都是高架的,可以完 全忽略地面波成分,地質情況僅影響地面反射波的復合相位。所以說,相對而言,地面的幾何結構的影響則是主要的。
2、什么是電波的視線距離
由于地球是球形,凸起的地表面會擋住視線。視線所能到達的zui遠距離稱為視線距離。視線距離是決定于收發天線的架設高度的。天線架設越高,視線距離越遠,因此在實際通信中,應盡量利用地形、地物把天線適當架高。 由于地面是球形的,當電波傳播的距離不同時,其情況也不相同。我們通常依據接收點離開發散天線的距離分成三個區域,即亮區,陰影區和半陰影區。
3、地面反射的影響
在視距傳播方式中,收發兩點之間除有直射波外,還經常存在著經由地面反射或散射后而到達接收點的反射波獲散射波。
地表面的菲涅爾區:若天線的架設高度比波長大得多,而且地面又可視為無限大的理想導體時,則地面的影響可以用鏡像法來進行分析。在鏡像天線和接收點之間電波傳播的主要空間通道,就是一個以這兩點為焦點的橢球體,該橢球體與地面相交處形成一個以橢球為邊界的地區。只有這一地區的反射才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這一地區范圍以外所產生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點均不產生顯著的影響。這一地區就稱為反射地面上的有效反射區。工程上常把*菲涅爾區視為對傳播起主要作用的區域,因此可以得出相應的地面上小反射區的大小。
3.1、光滑地平面上的反射
當電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兩種不同媒質的光滑界面,而界面的尺寸又比波長達很多時,就會發生鏡面反射。實際天線輻射的是球面波,但當波源與反射區相距很遠時,到達反射區的電波可視為平面波,因而可以用平面波的反射定律。
通信距離較近時,可以不考慮球形地面的影響,而把地面看成是平面地。電波在光滑平面地上傳播的主要特點是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在接收點處形成干涉場。
3.2、光滑球面地上的反射
當通信距離較大時,地面上有效反射區的范圍也相應增大,這時就不能再視地面為平面而必須考慮地球的曲率的影響,其一是在利用折射波和反射波干涉的概念計算 接收點場強時,不能利用式4-17計算,因為這一公式是根據平面地上的反射情況推導出來的,而在球面地上直射波和反射波的波程差與平面地時不同,其次是電 波在球面上反射時有擴散作用,因此必須考慮由此引起的電場強度的變化。
4、粗糙不平地面上的反射
實際地面都是起伏不平的,光滑地面是不存在的,所謂鏡面反射只是一種理想情況,但是,從地面的起伏情況對電波傳播的影響程度來看,波長與地面起伏高度 之比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例如,起伏高度為幾百米的丘陵地帶,對超長波來說可以認為是十分平坦的地面。但對分米波特別是厘米波來說,即是地面有一位小的起伏,它就能與波長向比擬,而對電波傳播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明確地面尚可視為光滑地面的標準,若地面嚴重凹凸不平,則粗糙地面對電波的反射不再是幾何光學的鏡面反射,而是向各個方向漫反射,這種漫反射的反射波能量發散到各個方向,其作用相當于反射系數降低。如果地面非常粗糙,則可忽略反射波,除了很少例外,實際地面對電波的反射均屬于半散射情況,既有鏡面反射的成份又有漫反射的成分。地面越粗糙,波長越短,則漫反射的成分越突出,鏡面反射 的成分越弱。在相同的條件下,顛簸的投射角越小,則鏡反射成分越強。
實際上,影響反射系數大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地面的起伏高度影響反射稀疏,而且這種起伏分布的疏密程度和地面電參數也影響著反射系數;對于不同的極化波,反射系數也不一樣。
只有很平的地面才接近于鏡面反射;地面上生長的各種植物,一般使鏡面反射系數下降;頻率越高,電波投射角越大,則漫反射的成分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