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紅外對射使用特點
閱讀:494 發布時間:2020-8-12 紅外對射全名叫"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Active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ors),其基本的構造包括發射端、接收端、光束強度指示燈、光學透鏡等。其偵測原理是利用紅外發光二極管發射的紅外射線,再經過光學透鏡做聚焦處理,使光線傳至很遠距離,后光線由接收端的光敏晶體管接收。當有物體擋住發射端發射的紅外射線時,由于接收端無法接收到紅外線,所以會發出警報。紅外線是一種不可見光,而且會擴散,投射出去之后,在起始路徑階段會形成圓錐體光束,隨著發射距離的增加,其理想強度與發射距離呈反平方衰減。當物體越過其探測區域時,遮斷紅外射束而引發警報。傳統型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附圖1),由于只有兩光束、三光束、四光束類型,常用于室外圍墻報警。
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要選擇合適的觸發響應時間:響應時間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擾,如小鳥飛過,落葉飄過等引發誤報警;太長則易形成漏報警。 國家標準GB10408.4--2000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規定≥40ms為報警觸發時間,是鑒于傳統型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通常安裝在傳統造型墻頭的應用條件。而針對于安裝在地面應用條件,就必須以人員奔跑zui高速度10m/s,來確定短遮光時間。若人的寬度為20cm,則短遮斷時間為20ms。以≥20ms的阻斷為觸發報警,國家標準GB10408.4--2000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規定≤20ms不得報警。
有部分廠家生產采用編碼調制技術,制造多光束遠距離紅外線幕墻產品,主要應用于現代造型墻頂及地面等應用條件。
使用特點
1.紅外對射的安裝進行交叉安裝,以避免產生盲區。
2. 為了滿足在任何環境(主要是天氣影響)下都能保證正常、有效地報警,紅外對射的探測距離按照理論值的70%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