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印染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大經濟支柱,在貢獻和拉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較大的污染。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工業廢氣中所含的VOCs(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與PM2.5二次氣溶膠形成有直接關系。
紡織印染工業廢氣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化纖的紡絲工藝,二是紡織品前處理以及功能性后整理工序。以黏膠纖維化纖的紡絲工藝為例,需要先將原材料制成紡絲液,而在制造紡絲液的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二硫化碳,所以紡絲加工過程會釋放出以硫化氫、二硫化碳、二氧化硫為主的有害氣體物質。
廢氣排放特點分析:
(1)廢氣排放溫度高,一般介于100~155℃之間;
(2)廢氣含油顆粒物高,粘稠性強,且以冷凝性粒子為主;
(3)廢氣無機污染物(CO、CO2、HCl等)濃度低,部分可低于檢出限;
(4)廢氣中顆粒物粒徑小,多數是不足1μm的油煙顆粒物;
(5)廢氣有機污染成分復雜多變(醛、酮、雜環化合物等),濃度略偏低(涂層整理除外)。
印染廢氣處理裝置設計原則:
(1)協助企業采用科學合理的收集方式,在達到收集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氣量。
(2)積極穩妥地采用新技術、新設備,結合企業的現狀和管理水平采用*、可靠的污染治理工藝,力求運行穩定、費用低、管理方便、維護容易,從而達到*消除廢氣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
(3)妥善解決項目建設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避免二次污染。
(4)嚴格執行現行的防火、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等國家和地方頒布的規范、法規與標準。
(5)選擇新型、高效、低噪設備、注意節能降耗。
(6)總平面布置力求緊湊、合理通暢、簡潔實用。盡量減小工程占地和施工難度。
(7)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設計規范、標準,重視消防、安全工作。(GB16297-1996)
(8)依據國家和地方有關環保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要求對工業污染進行治理,充分發揮建設項目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