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杰魯特環保供應高品質、低價格污水處理設備,多年專業制造安裝經驗,眾多客戶都選擇杰魯特環保,全國各地都有我們的安裝師傅,方便更好的為您服務,杰魯特環保是您的*!
杰魯特環保在產品投產前、制造過程中、流通過程的費用方面進行嚴格控制,在提高生產率、降低采購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良品率、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輔料消耗、節省空間,實施5S精打細算,讓用戶花zui少的錢買到質量優良的污水處理設備。
根據本工程特點、功能要求及污水排放要求,國內一般采用生化法處理污水,因為污水的BOD5/CODcr=0.5左右,屬可生化性污水。因為出水有NH3-N的限制,考慮到今后會有總氮的限制,所以我們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除了考慮去除有機物外,還必須考慮到除氮功能,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選用了工藝成熟、運行可靠的A/O系統。A級為缺氧級,O級為好氧級,O級采用接觸氧化工藝,確保了系統的穩定性,提高了容積負荷,減少了投資預算。
1. 污水調節池
由于生活污水來水不均勻,造成污水水質、水量波動很大,因此只有足夠的調節池容量才能使進入生化處理的水質、水量穩定,所以本工藝設置一調節池。污水經過機械格柵攔截大顆粒污染物后,自流進入調節池,并在池中進行水質、水量調節,保證進入生化系 統水質、水量穩定。調節池設有旁通,以備檢修等狀態下使用。調節池由鋼筋混凝土制作。 調節池中設置提升污水泵二臺,一用一備,污水由泵以10立方米/小時定量抽入缺氧池內。
2. 生化接觸氧化池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較成熟、常用的好氧生物處理技術之一。池內置我公司生產的立體彈性填料,該填料比表面積大,為常規填料的3倍多,且水流特性十分穩定,易掛膜,是生物膜生長的適合場所。生化池采用中心廊道循環曝氣代替直接曝氣的方法,污水在生化池內不斷內循環,以充分使填料上的生物膜與污水中的有機物得到充分接觸降解。生化池設計總停留時間9小時,氣水比為20:1,氣源由二臺3L80/5.5風機提供,功率為5.5Kw。曝氣器為橡膠膜片式微孔曝氣器。該曝氣器優點為:布氣均勻、使用壽命長、氧的利用率高、拆卸方便。
3. 斜管沉淀池
生化池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處理,以進一步沉淀脫落的生物膜及無機小顆粒。該沉淀池設計成豎流式斜管沉淀池,以更好地進行泥水分離。沉淀池上部設溢水槽,中部為沉淀區,下部為污泥斗,經過沉淀處理的水通過溢水槽進入后續處理設備,沉淀下來的污泥定期用泵提至調節池。
4. 風機
風機設置綜合廠房內,為二臺羅茨鼓風機。一用一備,該風機使用壽命10年以上,其運行時噪聲低于80分貝。
南昌生產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技術參數參考
型號:wsz-1,處理量:1t/h,外形尺寸:2.3x1.6x2米,總功率:3.5kw,進水DN50,出水DN100,重量:1180kg;
型號:wsz-3,處理量:3t/h,外形尺寸:3.5x2x2.3米,總功率:4kw,進水DN50,出水DN100,重量:2100kg;
型號:wsz-5,處理量:5t/h,外形尺寸:5x2.2x2.5米,總功率:4kw,進水DN50,出水DN100,重量:2500kg;
南昌生產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連續循環曝氣系統(CCAS)
CCAS工藝,即連續循環曝氣系統工藝(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種連續進水式SBR曝氣系統。這種工藝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處理法)的基礎上改進而成。SBR工藝早于1914年即研究開發成功,但由于人工操作管理太煩瑣、監測手段落后及曝氣器易堵塞等問題而難以在大型污水處理廠中推廣應用。
SBR工藝曾被普遍認為適用于小規模污水處理廠。進入60年代后,自動控制技術和監測技術有了飛速發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氣器也研制成功,為廣泛采用間歇式處理法創造了條件。1968年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與美國ABJ公司合作開發了“采用間歇反應器體系的連續進水,周期排水,延時曝氣好氧活性污泥工藝”。1986年美國國家環保局正式承認CCAS工藝屬于革新代用技術(I/A),成為目前的電腦控制的生物除磷、脫氮處理工藝。
CCAS工藝對污水預處理要求不高,只設間隙15mm的機械格柵和沉砂池。生物處理核心是CCAS反應池,除磷、脫氮、降解有機物及懸浮物等功能均在該池內完成,出水可達標排放。
經預處理的污水連續不斷地進入反應池前部的預反應池,在該區內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從主、預反應區隔墻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m/min)進入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內依照“曝氣(Aeration)、閑置(Idle)、沉淀(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運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復中完成去碳、脫氮,和在“好氧-厭氧”的反復中完成除磷。各過程的歷時和相應設備的運行均按事先編制,并可調整的程序,由計算機集中自控。
CCAS工藝的*結構和運行模式使其在工藝上具有*的優勢:
(1)曝氣時,污水和污泥處于*理想混合狀態,保證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達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厭氧”的反復運行模式強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達80%以上,保證了出水指標合格。
(3)沉淀時,整個CCAS反應池處于*理想沉淀狀態,使出水懸浮物(SS)極低,低的SS值也保證了磷的去除效果。
CCAS工藝的缺點是各池子同時間歇運行,人工控制幾乎不可能,全賴電腦控制,對處理廠的管理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對設計、培訓、安裝、調試等工作要求較嚴格。
主要工藝
城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因此目前國內外大多采用生物法。也有采用化學法的,比如四川遂寧市的污水就采用化學強化一級處理,但這種工藝的去除率不高,出水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只適用于某些特定的對出水水質要求不高的地方。
在生物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兩大類,生物濾池的處理效率不高,衛生條件較差,我國只有少數幾座生物濾池城市污水處理廠,而活性污泥法占絕大多數。
活性污泥法有很多種型式,使用zui廣泛的主要有三類:①傳統活性污泥法和它的改進型A/O、A2/O工藝,②氧化溝,③SBR工藝。
傳統活性污泥法是應用zui早的工藝,它去除有機物的效率很高,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采用厭氧消化方式進行穩定處理,對消除污水和污泥的污染很有效,而且能耗和運行費用都比較低,因而得到廣泛應用。近20年來,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去除氮、磷列入了污水處理的目標,于是出現了活性污泥法的改進型A/O法和A2/O法。A/O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于除磷的厭氧—好氧工藝,一種是用于脫氮的缺氧—好氧工藝;A2/O法則是既脫氮又除磷的工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在水力流態上不同于傳統活性污泥法,是一種首尾相接的循環流,通常采用延時曝氣,在污水凈化的同時污泥得到穩定。它不設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處理設施大大簡化。氧化溝具有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優點,去除有機物的效率很高,也具有脫氮的功能。如果在溝前增設厭氧池,還可同時除磷。氧化溝這種高效、簡單的特點,使它在中小型城市污水處理廠中得到廣泛應用。
地埋式污水處理特點
1.埋設于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綠化或其他用地,無要建房及采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該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土壤脫臭措施。
5.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風機主要技術參數為:
型號: HC-801S型 口徑:DN65
轉速: 1250rpm
風壓: 0.4kgf/cm2
風量: 3.33m3/min
功率: 5.5KW
數量: 2臺(一用一備)
污水處理工程師環境保護工程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目的就在于改善水體的環境質量,消除污水排放對水域環境所造成的污染。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作為項目前期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由業主另行委托有關單位編制。對于廠內生產環節的環境與衛生,將按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及其他有關規定做妥善考慮,其主要的方面有:
1) 噪聲:污水處理中產生噪音的生產車間主要是風機房,在設計中對風機房采用了隔音門和雙層窗,大限度地降低噪音外逸。由于本工程采用了污水提升泵,電機和泵體都處于水下,故不會產生很大的噪音。同時,我們還在廠區布置中,針對產生噪音的車間周圍重點采取了綠化吸音、隔音措施。因此廠區內的噪音*可以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范圍內。
2) 廠內污水:廠內生產污水將通過廠內污水管道系統收集,送至格柵進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3) 氣味:在污水處理廠內由于有敞開工作的池面,因此污水氣味的散發是無法避免的。按照國內外同類工程項目的做法,通常是采取設計綠化防護帶隔離的方法解決。由于本項目工程所采用的處理工藝中厭氧反應單元為封閉式,即使在池邊超出嗅覺閾的濃度也很有限,因此通過廠區內綠化隔嗅、吸味后已不致影響廠區周邊環境。
設備調試步驟
1)將清水注入氣浮池,以檢查池各部分有無滲漏情況。
2)對溶氣水泵灌水排氣,待啟動后,逐漸打開出口水管閥門,直至全部開足。
3)待溶氣罐內水位上升,壓力達到水泵所能提供的zui大值時,突然打開溶氣罐出水閥門,以高壓水沖洗溶氣管,如此反復幾次。接著啟動空壓機,待溶氣罐內氣壓達490kPa時,同樣,突然打開溶氣罐出水閥門,以急速的氣流再次沖洗溶氣管道,并重復幾次。zui后,仍以高壓水沖洗幾次。這樣多次操作,直至溶氣管道沖靜,然后關閉溶氣水泵和空壓機。
4)打開接觸室及反應室的放空閥門,使水位下降至一定高度或放空。
5)逐個安裝上釋放器,并用手旋緊。(不*扳手擰緊)
6)重新開啟溶氣水泵和空壓機,待空壓機的壓力超過水泵的壓力時,稍稍打開閘閥,使氣水同時進入溶氣罐溶氣,注意不能將氣閥開的過大,以免空壓機壓力急劇下降而產生水倒灌的現象。
7)當觀察到溶氣罐水位指示管有一米左右水深時,應全部打開溶氣罐出水閥門,并在接觸室觀察溶氣水的釋氣情況及效果。
8)用閘閥調控空壓機的供氣量,直至溶氣罐的水位基本穩定在0.6-1.0米范圍內(既不淹沒填料,也不能過低),少量的水位升降可用微啟溶氣罐放氣閥予以調整。將出水閥*打開,防止出水閥門處截留,氣泡提前釋出。
9)待溶氣與釋氣系統*正常后,開啟進水閥門,同時投入稍過量的混凝劑。
10)控制進水閥門,以限制進水量在設計水量范圍之內。
11)控制氣浮池出水閥門,將氣浮池水位穩定在集渣槽口,待水位穩定后,用流量計、水表等設備測量處理水量,并用進出水閥門進行調節,直至達到設計流量為止。
12)在運轉初期要不斷檢驗主要水質指標。不合格的出水,應通過超越管道直接排入下水系統,或回至集水池。合格后,才進入后續處理構筑物。如處理水質過好,可逐漸減少藥劑投加量,直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