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碧野千里:走進衢州體驗新鮮空氣 暢享衢州藍
閱讀:2584 發布時間:2018-8-9 唐代詩人杜甫曾寫過“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臺”,描寫天空澄澈、陽光燦爛之景。今年以來,記者的朋友圈經常被“衢州藍”刷屏:清澈高遠的藍天、棉花糖般的白云、璀璨絢麗的晚霞……
“在我印象里,今年是十幾年來藍天持續時間多的一年,在我的相機里就有上千張藍天照。”攝影愛好者許軍告訴記者。

藍天映襯下,衢州更美麗。許軍 攝
7月22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2018年上半年全國各城市空氣質量狀況,衢州上半年的空氣質量排名居*16位!
通報稱,按照《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在原有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基礎上,將排名城市范圍擴大至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浙江省共有四個地級市入圍*,分別為舟山、麗水、臺州和衢州。
據衢州市環保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 衢州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92,好于2017年同期的4.41,在全省*4位;PM2.5濃度均值為34μg/m3,較2017年同期下降15%,降幅全省第2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89天,優良率89.2%。
“衢州藍”已然成為我市的新標簽。為了這湛藍的天空,衢州作出了怎樣的努力?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藍天守護者: 爬大煙囪的人
“氣體流量穩定,接下來,可以測量二氧化硫含量了。”8月6日下午,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廠一處管道旁,氣溫高達40℃,市環保局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黃煜一邊認真記下數據,一邊給記者講解。
黃煜已在監測站工作6年,跑遍了衢州市本級40多處空氣監測點,矮的監測點離地面十幾米高,高的離地面有七十幾米。
在他身旁,同事潘遠已備好測二氧化硫的儀器,將采樣槍插進管道出氣口后,潘遠急忙用布堵住了出氣口其余位置,“管道所處位置較低,正壓情況下,會有少許氣體泄漏出來。”
潘遠去年剛參加工作,說起次爬煙囪測數據,他這樣描述道:“這不僅是體力活,更要克服畏高心理。我次爬七十米高的監測點時,小腿肚不停顫抖,那是一段沿煙囪而建的旋轉樓梯,當時,我爬到一半,中途休息時往下看了一眼,底下的人都看不見了,樹木只有螞蟻一般大,驚出一身冷汗。沒辦法,騎虎難下,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往上爬。”
待數據穩定后,每隔1分鐘記錄一個數據,共記錄13次。大約半個小時后,兩人完成后一組數據記錄。 “二氧化硫含量大致在140mg/m3,遠低于排放限值400mg/m3,不錯。”黃煜介紹,巨化硫酸廠應用離子液吸收(二氧化硫)工藝,將脫硫效率、副產品處理及運行效益統籌解決,可減排二氧化硫75%以上。
從監測平臺返回時,記者看到兩人的衣衫已被汗水浸濕。
“你看,我們都能看見遠處的山,這說明能見度高,空氣質量好,今年的藍天的確特別多。”黃煜說。
建筑工地:塵土飛揚少了
8月2日下午,記者在衢州市區盈川東路(西區-迎賓大道)工程項目現場,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連日來天氣晴熱,但在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卻不見以往漫天飛揚的灰塵。
“這里有兩臺霧炮,每天至少噴射5次至6次,有效減少揚塵。此外,還有灑水車和其他噴淋設備。”施工方杭州蕭宏建設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徐國進指著工地上不停噴射水霧的設備介紹。此外,記者還在工地現場看到洗車池,駛出工地的運輸車輛必須沖洗干凈,才能離開施工現場。

市區盈川東路(西區-迎賓大道)工程項目現場的噴霧設備
盈川東路西起衢州中專,東至迎賓大道(浮石二橋),全長2.59公里,寬50米,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道,工程于去年12月底開工,預計2020年完工。“建筑工地施工嚴格做到‘七個’,施工現場圍擋、工地主要道路硬化、出入工地運輸車輛沖洗、工地砂土覆蓋、拆除工程灑水、暫不開發的場地綠化、外腳手架安全網安裝。”徐國進說。
近年來,衢州市區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而建筑工地揚塵,一度讓“衢州藍”蒙上陰影。為此,市住建局按照省、市大氣污染防治的總體目標要求,根據已發文的《關于印發建筑工地施工揚塵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督促建筑工地嚴格按照《浙江省建筑工地施工揚塵控制導則》、揚塵治理七個“”標準落實管理措施。同時,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專項檢查。
“特別是重點項目,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治理措施。例如,針對火車站片區建筑工地,我們就專門召開揚塵治理工作布置協調會,落實揚塵治理措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7月27日,市住建局、市局、市綜合行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聯合發布《衢州市區建筑垃圾運輸管理專項整治通告》,進一步加強衢州市區建筑垃圾(指工程渣土、房屋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等)的運輸管理,減少運輸過程中撒、漏等污染環境現象。
重點企業:大氣污染整治成效明顯
8月6日,記者走進巨化,猶如走進一個大公園,沿途遍栽綠植。

巨化熱電有限公司的相變凝聚除塵裝置
“2010年,巨化在全國化工企業中實施生態化循環經濟改造,淘汰27套落后裝置,盤活土地1500多畝,實施千畝‘森林巨化’項目。”巨化集團安環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環境美化只是“花園式工廠”重要一環,綠色發展才是核心。
巨化熱電有限公司8號爐脫塔出煙口,一臺龐大的設備矗立眼前。“這是相變凝聚除塵裝置,性能遠優于原裝備。它是目前實現燃煤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可行技術之一,達*水平。”環保車間副主任歐陽晶詳細講解其優勢,該產品在深度脫除粉塵的同時,兼具收水、節能、脫酸功能,而且還能有效利用煙氣余熱,提高鍋爐熱效率,降低標準煤耗。去年5月,該產品成功投運,測試結果顯示,水耗降低約28%,除塵效率提高15%以上,實現了煙氣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記者注意到,現場機器設備并沒有運行。歐陽晶告訴記者,眼下正在進行消白煙(白煙是指在電力、石油化工等行業的燃燒加熱工藝后段,經過脫硫后,進入煙囪排放到大氣環境中去時溫度急劇降低,從110℃降到50℃,煙氣含水量急劇增加,基本達到飽和狀態且含有大量小液滴)項目改造,“再過10天,熱電廠8號爐將看不到白煙冒出。”

衢州市環保局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黃煜(左)和潘遠在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廠現場監測氣體流量
隨后,記者來到衢州元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見到一幢幢明亮整齊的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是原料堆場密封性技改項目,總投資9260萬元,6月份投入使用。”元立公司環保處副經理穆義國介紹,以前原料場物料雖然進行了苫蓋,但送料、取料等生產作業均露天進行,存在一定的物料損失以及無組織揚塵。

衢州元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原料堆場密封性技改項目
通過實施“料場封閉化改造項目”,解決了原料在料場卸車、臨時儲存、轉運環節中出現的揚塵和雨水沖刷帶走物料產生的水體污染問題,從而改善廠區環境。”據穆義國估算,料場年卸車、臨時儲存、轉運量約為鐵礦石原料640萬噸左右、輔料石灰類100多萬噸,項目建成后年可減少物料損失3000多噸、減少揚塵近200噸。
“近幾年,衢州部分重點企業投入大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相告,元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投資超過4億元,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清潔排放治理項目,重點污染源煙氣排放全部達到特別排放限值。巨化集團公司等全市7家熱電企業完成了燃煤鍋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煙氣排放全部達到超低排放(天然氣鍋爐的排放標準)要求。同時,全年淘汰改造鍋(窯)爐423臺,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300臺年度目標。關停位于市郊的豪龍建材水泥生產線、仙鶴紙業和雙熊貓紙業公司自備鍋爐等,解決了一批大氣方面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強化機動車廢氣治理、秸稈禁燒等城鄉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