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監(jiān)管常用方式分析
閱讀:3794發(fā)布時間:2009-8-18
▲地面埋設感應圈(或感應棒)
這種方法比較經(jīng)典,檢測效果也不錯。如我國南方,如上海、廣東等地區(qū)多采用此法。根據(jù)車輛經(jīng)過平行線圈的速度來判斷是否超速,并攝像取證。該檢測方法的缺點是在于地面埋設的感應線圈的施工量大,路面一旦變更則需重埋線圈,另外高緯度開凍期和低緯度夏季路面以及路面質(zhì)量不好的地方對線圈的維護工作都是巨大的。
▲視頻檢測
該方法通過對連續(xù)視頻圖像的分析,跟蹤違章車輛行為的過程,通過分析控制拍照進行違章抓拍。該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是不受路面情況限制,安裝不需要破壞路面,或在路面下埋設感應圈,通過在道路上方架設攝像頭來檢測交通數(shù)據(jù),是新一代的道路車輛檢測方式。視頻的缺點是對移動車輛的鑒別有一定的困難。一方面,在拍攝高速移動車輛需要有足夠快的快門(至少是1/3000PX)足夠數(shù)目的像素以及圖像算法;另一方面,在路口,道口及高速路進出口,車輛的速度普遍較慢,多見的違章行為是闖紅燈,并線違章和錯誤選擇車道等,這些行為不需要雷達配合高速攝像機,采用較慢快門就可達到監(jiān)控目的。另外,視頻技術受光線,天氣影響。
▲微波雷達
如以上所述,區(qū)別與視頻檢測,路口通常為多車道、并且具有多車輛、多行人的復雜性。單使用多普勒效應的微波雷達對路口違章車輛的偵測同樣具有較大困難,而對于速度較快,方向單一的高速路,微波雷達則是目前配合高速攝像機的*搭檔,高速攝像機接受到微波雷達所偵測到的高速移動車輛,迅速進入快速抓拍狀態(tài),配合高速快門進行違章取證。上的主流產(chǎn)品就是雷達配合高速攝像頭拍攝超速。
▲超聲波檢測
主要時利用超聲波測距原理。超聲波傳感頭在路口這種灰塵極大的惡劣環(huán)境中使用壽命zui多也就幾周,因此檢測方法不適用。
▲紅外線檢測和激光檢測
紅外線和激光檢測有類似之處,由于激光有點測量行為,從理論上講時可行的并且檢測過程都相當高,但與微波雷達相比,同樣面臨路口多,道路多,車輛多,行人多的影響,點測量效率無法滿監(jiān)管要求,zui重要的是:激光檢測中的激光束對人體主要是人眼的傷害是其在尤為嚴重的問題。在歐美等國家又用激光測速的交通測速儀器,其性能指標不僅要達到安全標準,同時在使用中必須人工操控,以避免多人眼造成傷害。在日本是嚴格禁止用激光檢測設備的,因此激光檢測在理論上又是較好,但目前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仍未解決。
▲常見的攝像頭架設方式和工作原理
實際上在路口的攝像頭拍照駕駛員闖紅燈可以通過許多種技術實現(xiàn),在這方面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方法,*取決于中標的施工單位。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雷達觸發(fā)拍照,感應線圈觸發(fā)拍照或通過圖像識別觸發(fā)拍照的方式。在使用雷達觸發(fā)拍照方式時,當紅燈亮時,在停車線前形成雷達區(qū),當有車通過時,啟動電子快門照相。這時雷達測速探測器有可能工作,在采用感應線圈拍照時,在道路施工時,在路面下埋有感應線圈,當有車闖紅燈時,感應線圈汽車啟動電子快門拍照。在使用圖像識別技術時,以地面白線為警戒區(qū),當有車輛闖紅燈時,地面白線被遮擋后,觸發(fā)照相,由于采用的技術不同,所以沒有任何一種設備可以預報闖紅燈拍照。不同于測速只有采用雷達激光技術,因此雷達測速探測器可以*預報測速探測。
在常見的雷達測速攝像頭通常安裝在高速路、環(huán)線的上方,叫做單車道雷達測速系統(tǒng)通常會在所要探測的道路上方架設一個雷達探頭,在距離雷達前方的道路上形成一個5米長1.6米寬的警戒區(qū),為了減少誤報(通常要求系統(tǒng)的誤報率小于5%),所以雷達的功率不會過大,以免產(chǎn)生誤報。根據(jù)當時在路面行駛車輛的狀況不同,雷達測速探測器的預警距離也會不同。
手持式雷達測速儀的特點是價格便宜,靈活性強,可以移動操作,所以手持式雷達測速器是*zui常用的設備。根據(jù)發(fā)射功率不同有效測速距離在300-800米間,但是由于手持式雷達測速器使用的是模糊瞄準,所以根據(jù)道路車輛狀況的不同,*并不會在很遠的距離測速,在高速路,通常在150-300米范圍測速,在城際公路、國道的測速范圍在100-200米左右。如果*沒有測速雷達產(chǎn)生雷達信號,雷達測速探測器也不會報警。
車載式雷達測速拍照系統(tǒng),可以全天候工作,操作方便可以更舒適工作,越來越廣泛的裝備給*和高速道路管理機關。為了提高抓拍的準確度,雷達會在雷達前方的100米左右形成警戒區(qū)以便于超速的駕駛員拍照。所以使用雷達測速探測器的用戶要注意,當行駛在空曠地帶**到報警(如國道、環(huán)線和高速路),90%是雷達測速。
關于雷達測速在使用上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固定式和手持式,固定式通常和攝像機聯(lián)合構(gòu)成抓拍系統(tǒng)。固定式在使用時會持續(xù)產(chǎn)生探測電波,可是由于攝像機的要求和避免誤報,的觸發(fā)區(qū)域距離會很近,通常會在30米左右,但并不代表探測波只走30米,由于地面的原因,測速探測去會在更遠的距離**到電波并發(fā)出警報。對于手持式雷達并不持續(xù)產(chǎn)生探測電波,只有在按住按鈕時才產(chǎn)生探測電波,可是手持式雷達采用的時模糊瞄準,所以需要更多的時間。原理是探測器先接到電波,然后雷達才**到反射回來的,電波并開始計算速度,可是測速雷達需要**到8個連續(xù)的反射信號才能算出速度,所以,在你發(fā)現(xiàn)被測速并及時調(diào)整速度就可以避免罰單。
普遍上認為雷達測速探測器的靈敏度越高越好,但是考核雷達測速探測器的指標除了靈敏度外,還有考核雷達測速探測器的誤報率。因為在我們周圍存在很多的電信號,隨著靈敏度的提高誤報率也會提高。單純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還好,一旦進入城市就草木皆兵,到處都響,而預警的邊緣是個模糊的概念,所以使用City模式會變得復雜。因此,并不是靈敏度越高越好,重要的是能提供足夠的預警距離,根據(jù)實際使用狀況100—400米的范圍就可以滿足使用要求,從100公里減速減速到通常需要60米的距離,而超速時并不需要減速到0,只要減速到正常水平有幾秒的時間就足夠了所以駕駛員也需要不斷地提高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