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處理排污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一級標準分為A標準和B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要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或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標準中A標準;
排入GB3838地表水Ⅲ類功能水域執行一級標準的B標準。
二級標準為出水排入GB3838Ⅵ、Ⅴ類水域時執行;
三級標準為非要點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的污水處理廠,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級強化處理工業時執行。但必須預留二級處理設施的位置,分期達到二級標準。
我國在進行排水管道設計的時候,大部分都是采用了廢水污水合流的方式,不管是洗手水、洗菜水或者是沖廁水的水,基本上都是采用了合流共用的方式,但是泓濟相關人士提醒,大家需要注意通常情況下污水處理器都會處理生活中的廢水。成分復雜的廢水不可能僅僅使用一種工藝就可以達到凈化處理的效果,通常需要使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處理,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廢水達到我們國家或行業的三級排放標準。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農業生產體系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農業生產體系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農業生產體系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后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淀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后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干燥設備后,污泥被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