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高新技術產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日益顯現
閱讀:127 發布時間:2023-5-12 科技合作中要提高合作效果,科技部也在十一五"科技合作實施綱要》中提出。要取得一批創新效果并自主擁有或合理分享知識產權;加快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培育和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推動高新技術及其產品入口、促進科技型企業“走出去"方面取得新突破。
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了化進程,加入WTO以來。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上的地位明顯提升。2001-2005年,國GDP年均增長率達9.5%從1.6萬億美元增長到2.3萬億美元,從*7位上升到第4位。國內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不時增強,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吸引外資多的發展中國家。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的90%已在華投資。5年來,中國入口產品結構不時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日益提高。目前,高新技術產品入口占全國外貿商品入口比重從17.5%提高到28.6%
汽車進口關稅不時下調,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作我國加入WTO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縮影。5年來。國內車市價格一路狂降。2002年以后,汽車產銷出現井噴。今年上半年,國產汽車新車銷量達354萬輛,據估計今年國內新車銷量將超過日本,位居*二。
自主品牌占據半壁江山,龐大的汽車銷售大軍中。且銷量*逾越合資車型,包括奇瑞、吉利、天津夏利在內的自主品牌的轎車*已經從去年的10.5%提高到目前的26.35%
中國加入WTO自身就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中國為此做了多方許諾,歐洲汽車工業協會駐北京代表戴麟評價。進一步放開市場。履行WTO許諾不是終點線而是里程碑,同時也是一個新的開端。相信,進一步開放市場對經濟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和企業都有好處。
中國外鄉的科技企業也開始分食外國同行臨時壟斷的科技產品市場,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洗禮。而不再滿足于做中低端產品生產商。以聯想、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信息通信企業,以海爾、科龍、TCL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制造企業,開始憑借核心與跨國公司爭奪市場話語權。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在移動通信、數字電視、信息化家電等領域參與國內外規范的制定。如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移動通信規范已被電信聯盟確定為三大規范之一。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制定的影響的規范。
高新技術產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日益顯現。近年來,當前。高新技術產品的入口對外貿增長的貢獻率超越30%其中2005年高新技術產品入口總額達2183億美元,占全國外貿入口總額的28.6%
由商務部、科技部*認定的18個國家科技興貿入口創新基地銷售額達1.26萬億元人民幣,2005年。入口額為211.9億美元,占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入口總額的110左右。這些基地覆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現代農業、精細化工、新能源、光機電一體化等8個產業門類,擁有一批像袁隆平院士、黃伯云院士、鄧中翰博士等杰出的科學家和學術帶頭人。
商務部、科技部等部門正在加大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力度,據悉。確定從2006年起用3年時間建設100個國家科技興貿入口創新基地,形成一批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產業門類。
商務部提出以自主創新為核心提高入口競爭力,為推動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提升對外貿易的綜合效益,調整加工貿易發展模式,逐步從代加工向代設計和自創品牌發展,引導加工貿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商務部還提出要建立與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相適應的外貿調控機制。
商務部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共同簽署了關于支持國家科技興貿入口創新基地建設的合作協議。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對經商務部認可的基地及基地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為積極扶持基地開展技術改造和研究開發活動。積極扶持產品技術含量高、市場發展潛力大的企業,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