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影響有機物的分解速率及腐殖化過程的因素
閱讀:194 發布時間:2023-10-11濕度與溫度控制堆料中過多的水分占據氣體交換的自由空間。影響堆肥溫度和分解速度。WileyJ.S.等認為水分含量為55%~69%有利于鄉村垃圾堆肥溫度的升高。JerisJ.S.等認為65%的含水量為最適濕度條件。金家志等認為,使好氧發酵無法進行。70%的含水量為最佳濕度條件。筆者對豬糞、鄉村垃圾及鄉村污泥堆肥試驗標明,水分控制在60%70%為宜。含水量較高的物料如未消化污泥等,可加入吸濕性強的資料如千木屑和稻草等作為調理劑,可有效降低物料含水量,此外可揭去覆蓋垛形堆的薄膜、提高翻堆頻率和通氣量加快堆肥水分的散失。濕度較大的物料應優先選擇強制通氣方式堆肥。濕度較低的物料堆肥時應視其含水量大小決定加水量以調節合適濕度。
溫度直接影響微生物的活動及種群組成和數量。第1階段為升溫和中溫階段,并進一步影響有機物的分解速率及腐殖化過程。堆肥過程中溫度先升后降。堆肥開始后隨微生物對有機質的不時分解釋放出熱量,堆肥溫度由環境溫度速升至15℃并繼續升至60℃;第2階段為高溫階段,嗜熱微生物活動和有機質分解進一步加強,堆肥溫度堅持6065℃,大部分有機質分解在此階段進行,成為堆肥過程中溫度控制的主要對象;第3階段為降溫和冷卻階段,隨大部分有機質被分解,微生物活動開始減緩,堆肥溫度開始下降并進入后熟冷卻階段,重新回到環境溫度。高溫階段溫度過高會鈍化某些微生物活動而降低堆肥化效率,GoluekeC.G.等認為堆肥最高溫度應<6065℃。WileyJ.S.等指出鄉村垃圾堆肥在6065℃時CO2發生量最大,有機質分解速度最快。BachP.I.等認為60℃是有機固體廢棄物的最佳堆肥溫度。有機固體廢棄物堆肥過程中必需堅持一定高溫和繼續時間殺滅病原菌以達無害化。金家志等發現,當最高溫度為50℃時全部殺滅蛔蟲卵需48h60℃以上時需24h50℃時24h可使44%的大腸桿菌群失活,72h可使56%大腸桿菌群失活;當最高溫度為6570℃時24h即可使大腸桿菌存活率為零。實踐生產中堆肥最高溫度應控制在6065℃間并保持至少1014d以殺滅病原菌。
好氧高溫堆肥化是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置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堆肥水分含量、PH值、C/N值、通氣量、翻堆頻率等均影響堆肥化的進程和效率。結合鄉村污泥、鄉村垃圾及家禽糞便墊料堆肥化處理的生產經驗,其關鍵技術是如何為微生物繁殖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論述了堆肥過程的主要技術要求及其調控萬法。
有機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鄉村生活垃圾、鄉村污水污泥、集約化禽畜糞便等。成分復雜、不穩定和易腐爛,其產量巨大。且含有多種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及重金屬等,必需進行妥善處置以防止二次污染,現行主要處置方法有投棄海洋、焚燒、填埋和土地利用等。國是農業大國,堆肥化處理成為我國資源化處置利用有機固體廢棄物的有效途徑之一,堆肥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將不穩定的有機質轉變為較穩定的有機質,使廢棄物中揮發性物質含量降低,臭味減小,物理性狀明顯改善。高溫堆肥還可殺滅堆料中的病原菌、蟲卵和草籽,堆肥產品作為土壤改良劑和植物營養源。堆肥化成功的關鍵是使微生物正常繁衍,而要保證微生物旺盛生長和優勢菌種的合理更替,必需對堆肥物料的pH濕度、溫度、O2供給量及C/N值等環境因子進行適當調節,以提高堆肥化效率。本文以好氧高溫簡易條垛堆制肥為例,論述了有機固體廢棄物堆肥化處理的關鍵調控技術。
簡易條垛堆的堆制。簡易條垛堆的大小可根據所處理廢物的量確定。一般應≥8m32m2m2m為減少熱量過度散失,堆體積過小有利于溫度上升。可在條垛堆外表覆蓋薄膜。靜態強制通氣處置方式可在堆體的底部以30cm為間隔均勻排放數條PVC支管,并在管壁上以15cm為間隔均勻打通氣孔,支管末端密封后與總管相連,總管與空氣壓縮機連通。若在南方雨水較多地區整個堆制過程應在有屋頂的大棚內進行。
C/N值調節與調理劑的選擇。微生物生長的C/N值為25:1若C/N值過低。且C缺乏抑制微生物生長,堆肥中的N易以NH3形式揮發損失并散發出臭味。降低對有機質的分解作用;C/N值過高則微生物缺N而生長受阻,降低有機質的分解速度,實際生產中一般堆肥起始以25:130:1左右為準。有機固體廢物C/N值較低,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活動,堆肥時需加入一些高C/N值物質加以調節,理想的調理劑是一些干燥、疏松、較輕的有機物,能提高堆料中C數量并改善堆體結構,以利堆體通氣。BhamidimarriS.M.R.等仁3二研究比較稻草、木屑、泥炭、花生殼和米糠等用作豬糞堆肥的調理劑時發現,木屑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和對NH3吸附保管能力,可增加堆料的空隙度以滿足微生物活動對OZ需要,并減少臭味和NH3揮發損失,的調理劑。實際生產中可結合當地實際及經濟利息選擇合適的調理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