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插線板模型和結晶-非晶中間層示意圖
閱讀:188 發布時間:2024-2-19 60年代初Flory等提出“插線板"模型(Switchboard??model),與Keller等的鄰位規則折疊模型(圖9.2(a))相比,此模型主要特點是組成片晶的桿(Stem)為無規連接.?即從一個片晶出來的分子鏈,并不在其鄰位處回折到同一片晶,而是在非鄰位以無規方式再折回,也可能進入另一片晶(圖9.2(b))

結晶-非晶中間層隨著對聚合物結晶結構研究的深入,“兩相模型"結構已不能滿意解釋聚合物的結晶結構,已證明在PE的晶區與非晶區間存在一個過渡區(transitionzone),或稱中間層(中間相)(interphase)(圖9.3).
不久前Flory等從統計力學出發,將晶格理論應用到高分子界面,指出半結晶聚合物片層間存在一個結晶—非晶中間相(Crystal-amorphousinterphase).中間相的性質既不同于晶相,也不同于非晶相(各向同性),即高聚物結晶形態由三個區域組成:片層狀三維有序區、非晶區、中間層(過渡層).有關結晶聚合物中間層研究的進展,筆者已有研究報道及綜述.(喻龍寶,張宏放,莫志深.功能高分子學報,1997,10(1):90-101)

綜上所述,無論經典櫻狀膠束還是折疊鏈模型,都忽略中間層的存在,把結晶聚合物視為晶相及非晶相“兩相"組成.“兩相模型"理論是測定聚合物結晶度的理論基礎.本文來源于中藥標準對照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