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什么是環境標準物質?環境標準物質的作用有哪些
閱讀:34 發布時間:2024-12-10環境樣品的基體復雜、污染物質濃度低、待測組分濃度范圍廣、穩定性差,與單一組分的樣品有顯著 差異。因此,常用的相對分析方法中采用的單一組分的標準溶液將帶來較大的誤差。為了解決這種由于基 體效應而產生的誤差,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日等發達國家開始研制環境標準物質。環境標準物質是指基體組成復雜,與環境樣品組成接近,具有良好的均勻性、穩定性和長期保存性,能以足夠準確的方法測定,組分含量已知的物質。環境標準物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1)標準物質作為組成和含量已知的樣品,可用作實驗室之間和實驗室內部的監測質量控制;
(2)由于組成相似,環境標準物質作為環境監測的標準,可以消除基體效應;
(3)環境標準物質可以用于校正分析儀器、評價監測方法的準確性和精密度;
(4)環境標準物質可以用于檢驗新方法的可靠性。目前國際上有代表性的環境標準物質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有證參考物質"、以美國國家標準局的“標準參考物質"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標準物質等。我國目前已有氣體、水和固體的多種環境標準物質。我國國家標準局規定以BM作為國家標準物質的代號,分為國標準物質和部頒二級標準物質,已有的環境標準物質包括標準水樣、固體標準物質和標準氣體等。標準物質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應具有國家統一編號的標準物質證書;
(2)定值的準確度應具有國內平;
(3)用絕對測量法或兩種以上不同原理的準確、可靠的測量方法進行定值;
(4)穩定時間應在一年以上;
(5)應保證其均勻度在定值的精確度范圍內;
(6)應具有規定的合格的包裝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