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防火解決方案
現狀分析
1. 隱患問題
1)建筑物耐火等級低。古建筑大多為磚木結構建筑群,木質構件多,耐火等級低,建筑體基本上毗連建造,密度大,防火間距嚴重不足,外觀封閉,墻高院深,臺階重疊。
2)防火、滅火設施嚴重缺乏。我國大部分古建筑內沒有配備齊全的消防設施,加之管理人員防火意識不足,沒有掌握基本的滅火技能,一旦發生火災,無法進行有效的防火,極易造成火燒蔓延的現象。
3)用電用火設備不規范。許多古建筑內電氣線路都是后期敷設的,因為沒有相關行政部門的技術把關,電路的敷設不規范,絕大部分都敷設在可燃材料上且沒有采取穿管保護等措施。且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古建筑為了適應游客的行為亂拉亂搭線路,增加用電設備數量,同時,古建筑內使用明火情況復雜,香火、蠟燭、長明燈、做飯、采暖。
4)地處偏僻,消防隊不能迅速到達。多數古建筑、古建筑群都遠離城區,一些宗教場所更是多建于環境幽靜的高林之中,發生火災后消防車不能在黃金救援時間內及時趕到現場。在滅火過程中,水流巨大的沖擊還會使古建筑遭到破壞甚至倒塌,同樣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5)游客數量增多帶來了外部火源。現在很多古文化遺產被開發為旅游勝地,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存在負面效應。參觀游覽人員帶來了更多的火災隱患,如煙頭、香火、明火、車輛占用消防通道等現場。
2.火災案例
2017年12月10日,四川綿竹九龍鎮靈官樓突發大火,擁有歷史悠久且被號稱“亞洲*高木塔”的靈官樓,被大火燒毀,未造成人員傷亡。木塔并非首先燃燒的,而是被引燃的。木頭是易燃物,在大殿強烈的火勢下,木塔頂部達到燃點,所以我們看到的木塔燃燒是從上往下燒的。只一會功夫,耗時8年耗資上億的世界之,毀于一旦。
具體起火原因是電焊作業不慎,引發火災,且火災附近無消防栓、消防水池等設備,無法及時滅火。
2017年5月31日,一場大火燒毀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遂寧市蓬溪高峰山的古建筑,負盛名的八卦迷宮古建筑毀于一旦。
起火原因是電工房內西北側上部電氣線路短路,引燃可燃物所致。
處理情況:對2名副縣長給予行政記過、行政警告處分,分別給予6名部門和鄉鎮負責ren1記大過、行政記過、行政降級、職務調整等處分調整高峰山古建筑利用方式,將原來居住在內的宗教人士全部清出,僅允許宗教人士白天進入規定區域開展宗教活動,夜間不得逗留,交由專人看管。
方案簡介
1.整體方案架構
文物古建筑智慧防火方案是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將消防設備實現智能在線監管,實時監控古建筑消防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當出現異常情況發生時,多途徑告警通知,確保區域險情早發現、早報警、早處置,全面提升我國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將感煙探測器、安全用電配電箱、智能手動報警按鈕、智能聲光警報器、視頻聯動設備、可燃氣體探測器、消防栓以及智能應急疏散指示燈應用到各種古建筑區域內,如宮廷府第建筑、居民建筑、紀念性/點綴性建筑、宗教建筑、祭祀性建筑、娛樂性建筑等場所,24小時在線監測現場的煙霧濃度,剩余電流、線纜溫度以及燃氣濃度等信息,當檢測值超過安全值時,探測器立即發出聲光報警,通知現場人員,按照應急疏散燈及時撤離。同時將火警信息通過運營商網絡上傳至云平臺,平臺將信息下發到電腦端和客戶端,通過語音通話、短信、APP推送三種方式通知相關負責人,通過視頻聯動確認現場火警位置,便于及時處理現場火災情況,其中,監測到古建筑內的餐飲場所燃氣泄漏時,可聯動關閉燃氣閥門,防止因燃氣泄漏造成火災事故的發生,*程度地確保我國文化遺產古建筑的安全。 文物古建筑防火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