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在一些大型的電影中看到的一些生物識別技術,其實早以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做廣泛的就是指紋識別技術,像我們的智能手機使用、上下班打卡、和取款、考試中的身份認證,這一些事情都可以通過生物識別技術來完成,生物識別技術中哪種更安全?
對于哪項技術更有優勢、哪些技術存在弱點,專業技術人士、設備提供者、普通消費者都有自己的判斷和體驗。
人們過去認為指紋識別非常安全,除非手臟了,皮膚受損識別才受到影響,不會有大問題 這忽略了指紋識別的風險。 指紋識別是目前使用泛的識別技術,但指紋識別技術易于使用,容易復制,并帶來安全風險。
然而,對于低風險應用,如考勤,指紋識別是一種低成本的生物識別技術。 畢竟,普通指紋識別器的價格和200元的差不多,更好的不到1000元。
與指紋識別相比,虹膜識別技術安全性更高,不易復制,因為它需要通過識別*的眼球靜脈模式來識別不同的生物,從而實現高安全性和不復制性。
靜脈識別技術也具有*性,其作為身份認證和認證的準確性相當高。 然而,由于手指內的靜脈血管圖像需要由特殊的光學透鏡精確捕獲,因此推廣存在限制。
此外,虹膜識別錯誤率在行業中非常高,可低至百萬分之一,相比之下指紋識別為0.8%,人臉識別為2%。 然而,由于對設備虹膜識別的高要求,許多裝有普通攝像頭的手機無法實現這項技術的植入。 同時,單個虹膜識別機等設備的市場價格平均在15000元至20000元之間,單個設備的價格更高。 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推廣,降低成本是這項技術遇到的個問題。
生物識別技術中那種生物識別技術更安全?
面對這些生物識別技術的利弊,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在未來,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將逐步取代單一生物識別技術。 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新一代生物識別技術以其*的特點,必將從單一的生物識別模式向符合生物識別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