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紡多孔碳纖維與MnO2復合材料供應商
西安齊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的納米顆粒生產制造商;提供的產品有
Li3V2(PO4)3/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
結構螺旋納米碳纖維
鈦表面核殼結構納米碳纖維
氮摻雜活性碳納米纖維/碳微球
還原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纖維薄膜鋰硫
碳螺旋纖維/MnO2復合材料
聚苯胺包覆酸處理螺旋碳纖維材料
一種SiO2/螺旋納米碳纖維雙相填料
炭纖維網布/螺旋碳纖維復合材料
螺旋碳纖維表面嫁接PANI、DMIT有機材料
CFRP/Ti復合結構螺旋銑孔
濕法紡多孔碳纖維與MnO2復合材料
聚苯胺(PANI)包覆螺旋碳纖維(CMCs)復合材料
聚苯胺包覆納米碳纖維(PANI/CNFs)復合材料
中間相瀝青基活性炭微球/聚苯胺復合材料(AMCMB/PANI)
單向連續碳纖維-玻璃纖維層間混雜環氧樹脂基復合材料
CFS(GFS)/重組竹復合材料
PF/GFC,PF/CFC 和PF/HSGFC 復合材料
碳纖維環氧樹脂(CF/EP)復合材料
玻璃纖維機織布-碳纖維機織布/聚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CF/PCBT)混雜復合材料
濕法紡多孔碳纖維與MnO2復合材料供應商
碳基電極材料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比電容:(1)增大比表面積和控制孔徑分布;(2)氮摻雜。
以CA(醋酸纖維素)與PAN(聚丙烯腈)為前驅體聚合物,采用靜電紡絲/靜電噴霧,經過預氧化、碳化和活化等步驟得到CA/PAN基活性碳納米纖維/活性碳微球。采用熱重分析、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Raman光譜、X光電子能譜和N2吸脫附等方法對材料的熱穩定性、表面形貌、晶體結構、比表面積和孔結構等進行研究;使用循環伏安法和恒電流充放電法對纖維的電化學性能進行測試。其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以CA與PAN為前驅體聚合物,采用靜電紡絲法制備得到CA/PAN基活性碳納米纖維。考察CA與PAN不同的配比、碳化溫度、活化浸漬比和活化時間對活性碳納米纖維的物理性能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CA/PAN=60∶40時,活性碳納米纖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1306 m2/g和適合的孔徑分布,比電容大,在電流密度為1A/g時,比電容為199 F/g;當碳化溫度,活性碳納米纖維的比表面積從792 m2/g增大到1306 m2/g,在電流密度為1 A/g時,比電容從163 F/g增大到199 F/g;當活化浸漬比,活性碳納米纖維的比表面積從1306 m2/g降低到823 m2/g,容量保持率從71%降低到43%;當活化時間增長,活性碳納米纖維的比表面積從1306 m2/g降低到861 m2/g,容量保持率從71%降低到49%。
(2)在制備得到的活性碳納米纖維的基礎上使用水熱法,尿素、和氯化銨作為氮源,對其進行氮摻雜。考察不同氮源進行氮摻雜對其電化學性能的影響。以為氮源,氮摻雜較好,氮含量為5.66%,在電流密度為1A/g時,比電容為241 F/g,且電容保持率為66%。
(3)以醋酸纖維素(CA)與聚丙烯腈(PAN)為前驅體聚合物(CA/PAN=60∶40),采用靜電噴霧法制備得到CA/PAN基活性碳微納球(ACS),并對其物理性質和電化學性能進行了研究。ACS的比表面積為1162 m2/g,在電流密度為1A/g時,比電容為195 F/g;在制備得到的活性碳微納球的基礎上使用水熱法,尿素、和氯化銨作為氮源,對其進行氮摻雜處理。考察不同氮源對氮摻雜的影響以及對其電化學性能的影響。以為氮源,氮摻雜較好,氮含量為4.21%,在電流密度為1A/g時,比電容為226 F/g,電容保持率為69%。
西安齊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聲明:
我們公司提供的金屬框架材料,小分子劑,化學品試劑均為小劑量產品,該類產品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體、科研研究、和其他商業用途(zhn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