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PEG4-azide硅基羅丹明-四聚乙二醇-疊氮
產品英文名稱:SiR-PEG4-azide
產品中文名稱:硅基羅丹明-四聚乙二醇-疊氮
外觀:實心
分子式:C37H48N6O7Si
分子量:716.91
儲存條件:-20°C,在黑暗中
結構式:
SiR-PEG4-azide硅基羅丹明-四聚乙二醇-疊氮
熒光( Fl uorescence) 是自然界中一種常見的光致發光現象, 簡單說來, 是熒光物質在受到光源激發后而發光的過程, 1852年, G. G. Stokes闡明了熒光的產生過程[ 1】 , 其產生過程可以用杰布朗斯基圖( J abtofi ski
di agram, 圖1) 表示【1, 21。 熒光分子在吸收能量的光子后, 處于基態( So) 的電子躍遷到激發態( S1, S2等) , 描述這過程的參數有大吸收波長( Absorpti on maxi ma, k觚) 和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系數( £ ) 。 激發態電子通過振動弛豫( Vi brati onal rel axati on, Ⅵ) 和內轉換(Internalconversi on, I C) 的方式損失部分能量而回到單重激發態( S1) 的級, 再通過發射光子的形式回到基態( So) , 這時所發射的光子稱為熒光( Fl uorescence) , 每一個熒光團都有其特征性的大發射波長( Emi ssi on maxi mum, km) 。 另一方面, 激發態電子還可以通過輻射或非輻射的形式發生系間跨越( I ntersystem crossi ng, I SC) ,形成三重激發態( T1) 。 處于三重激發態的電子經過光子輻射的形式釋放能量回到基態, 這時所發射的光子稱為磷光( Phosphorescence) , 磷光具有比熒光更長的光壽命和更長的發射波長。 此外, 激發態分子還可以通過非輻射衰變如化學反應、 化學鍵的旋轉、 光誘導電子轉移( Photoi nduced el ectron transfer, PET) 、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 F6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等形式使熒光發生淬滅。 而由于非輻射形式使激發態分子損失部分能量, 導致大發射波長要大于大吸收波長, 兩者之間的差值即斯托克斯位移( Stokes shi ft) 。 熒光釋放的光子數與分子吸收的光子數之比,稱之為熒光量子產率( Fl uorescence quant um yi el d, ) 。
溫馨提示:西安齊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應的產品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體和其他商業用途axc,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