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仁科測控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校園氣象站是如何推動氣象科普的?
“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在我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有關氣象變化的知識,知道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天氣的變化息息相關。
隨著人類對大氣科學研究、使用和掌握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對于全社會,尤其是廣大中小學生的氣象科普教育工作就成為了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氣象局頒發的《氣象科普發展規劃(2019-2025年)》明確提出,要實施校園氣象科普活動提升工程,繼續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校自辦校園氣象站,把校園氣象站建設與學校氣象科技教育相結合。
我國校園氣象科普教育歷史悠久,上個世紀校園氣象站就相繼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園中建立,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些年來,校園氣象站再度興起。據不*統計,目前全國共建有數千所校園氣象站,全國通過校園氣象站接觸到氣象知識的青少年約有66萬人。校園氣象站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氣象觀測的基本方法、激發了學生們對自然地理的興趣,同時也為安排師生們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依據。
校園氣象科普的意義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本身就肩負著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責任,通過氣象知識的科普工作,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氣象科學的興趣,傳播氣象科學思想,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監測天氣的意義,掌握觀測氣象要素的正確方法,并認識大氣層所面臨的危機和空氣污染所造成的的危害,樹立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校園氣象站的應用
1.實時監測:校園氣象站可以實時監測校園的溫濕度、風速、風向、PM2.5、PM10、噪聲、大氣壓力等多種氣象要素信息,能夠更準確及時的提供校園氣象信息,數據詳實可靠,具有較高的保存和教學使用價值。
2.遠程查詢:氣象站所采集的數據能夠通過網絡或RS485等方式上傳至遠端監控軟件平臺,可以在手機APP和網頁端登錄,進行數據的查看、存儲和分析導出,可供隨時查閱各時間段的氣象資料,增強學生的地理實際觀測能力,同時也滿足了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
3.大屏顯示:環境監測平臺可以搭配通訊服務器連接到學校LED屏,實時顯示校區內的各環境要素的數據,提醒學生關注校區內氣象環境變化,合理安排鍛煉和休息,學校也能夠根據氣象數據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科普宣傳教育工作。
總而言之呢,校園氣象站的建立優化了校園科技環境,對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科技意識、活躍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有重要意義,激發了學生對氣象及相關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提高了學生對防災減災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學生將更多地氣象科學知識傳播給父母以及身邊的其他人,推動氣象科普的發展,推進社會共同來關注氣象問題。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