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民以食為天,食以鮮為先的時代,如何確保人們食用到新鮮的食品,保鮮技術和物流技術是關鍵。采用適宜的溫度保存是常用的方法,而如何保證容易變質的食品在一種持續適宜的溫度下保存,這就需要冷鏈技術與裝備。
食品冷鏈是什么?一般來說食品冷鏈(Food 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從產地收購或捕撈之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直到消費者手中,其各個環節始終處于產品所必需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
目前,食品冷鏈是我國冷鏈物流的大頭,行業占比達90%。依據《冷凍食品術語與分類》(QB/T 5284-2018),冷鏈是為保持食品品質,從加工、貯藏、流通銷售的全過程始終處于所規定的低溫狀態的物流過程。2020年10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1年3月11日起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GB 31605-2020),這是食品冷鏈物流強制性國家標準。其中,食品冷鏈物流是指以溫度控制為主要手段,使食品從出廠后到銷售前始終處于所需溫濕度范圍內的物流工程。因為冷鏈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由于環境變換、交接需要,溫度會有起伏波動,所以需要統一操作規范,對各環節進行溫度控制。
冷凍食品冷鏈名義基準溫度為-18℃以下,運輸過程溫度的回升限度為-15℃,并要求盡快降至-18℃。冷藏車裝載貨物前,車廂內溫度應預冷到-10℃以下。冷凍食品溫度超過-12℃,拒收。冷凍陳列柜上貨后要保持-15℃以下,短時間溫度回升不得高于-12℃。
冷藏食品冷鏈名義基準溫度為4℃以下,凍結點以上。運輸、商品交接、食品品溫回升溫度限度均為7℃(個別果蔬除外)。冷藏陳列柜短時間溫度回升不得高于10℃。冷藏陳列柜外部空氣溫度不超過24℃和55%RH。冷凍與冷藏食品預包裝環境溫度以實際情況15℃以下為宜。
冷鏈食品運輸環節所用車輛須配備溫濕度記錄儀來記錄環境溫控,用于存放冷鏈食品的冷庫同樣需要建立詳細的溫濕度信息記錄。溫濕度監測記錄包括環境溫濕度和產品溫濕度,產品溯源時可以通過查驗環境溫濕度和產品溫度來進行追溯。其中,溫濕度記錄儀是實現溫濕度監控的方式之一,也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冷鏈追溯中重要的一環。
GPRS溫濕度記錄儀是指通過GPRS作為通訊媒介的記錄儀,記錄儀是將一個或多個變量隨時間或另一變量變化的過程轉換為可識別和讀取的信號的儀器。屬于溫濕度記錄儀的一種。它能保存所記錄的信號變化以便分析處理。記錄儀的最大特點是能自動記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多路信號的慢變化過程和瞬態電平變化過程。
可通過一張卡實現數據遠傳功能,當在途徑信號差的地區無法實時上傳時,可自身記錄并存儲數據,待到信號恢復,可自動續傳至監控平臺,實現數據的無縫拼接,并能和地圖綁定,進行行車軌跡的記錄。
綜上所述,食品冷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通過將物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應用在食品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食品冷鏈物流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