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現代化轉型之路上,什么是智慧農業?
蟲情監測系統的應用或許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我國智慧農業的概念在2016年被提出,如今正在被積極地實踐著……
在山東濟寧兗州區的一個村莊里,農田里已經實現智慧化種植,田地里已建起一座高標準農田智能化物聯網監測站,采用的都是自動化管理的方式。據負責人介紹,該監測站可以實現對農業病蟲害自動預測預警,后臺有100多種蟲害模型數據,利用AI技術手段、通過田間監測點自動捕獲收集農業病蟲害樣本信息。該系統不僅可以減少農藥化學物品對農田環境的污染,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質量,還能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省時省力。這,就是智慧農業的力量吧!
病蟲測報與防治在農業生產中很關鍵,關乎農作物產量的高低,越加溫濕的環境,造成病蟲害的幾率會更高。蟲情監測系統作為農田自動化監測站之中的重要一環,更是智慧農業中*的部分。建大仁科的蟲情監測系統運用生物學、生態學、數學、系統科學、邏輯學等知識和方法,利用現代光、電、數控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物聯網等技術,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可自動完成誘蟲,殺蟲,蟲體分散,拍照,運輸,收集,排水等系統作業;然后利用無線傳輸技術、物聯網技術并實時將環境氣象和蟲害情況上傳到農業云平臺,對蟲害的發生與發展進行分析和預測,為現代農業提供服務,滿足蟲情預測預報及標本采集的需要。系統由害蟲誘捕系統、處理系統(紅外殺蟲、害蟲烘干、平鋪傳送)、拍攝系統、傳輸系統、農業蟲情測報系統組成。
蟲情監測系統的具體工作優勢:
一、自動光控、夜間工作
蟲情監測系統采用的是自動光控技術,通過黑光燈誘蟲原理誘捕害蟲,再采用遠紅外處理蟲體,這些工作都需要一個黑暗的環境,所以其能在白天自動關燈(待機),在晚上自動開燈殺蟲,且在夜間狀態下不受瞬間強光照射改變工作狀態。
二、誘捕害蟲、尸體分離(致死率高于98%)
害蟲被黑光燈或藥物誘劑吸引到附近,害蟲會撞到撞擊板上,通過紅外遠光或高溫殺蟲燈將其殺死,殺蟲致死率98%以上;二次烘干能確保蟲體完整率95%以上,有效地完成蟲體保存工作;雨蟲分離裝置可將雨水自動排出,有效將雨水蟲體分離,它的防雨百葉設計,使在小雨天也可正常工作。
三、蟲體識別、自動拍照
在害蟲死后,蟲情測報儀會將蟲體進行過濾,隨后進入分散平鋪機構,通過振動將蟲體均勻灑落平鋪在傳送帶上,傳送帶會準確地將蟲體運輸到拍照區域內,蟲體處理倉內置高清攝像頭,支持自動拍照和遠程手動拍照兩種工作模式,保證每一個蟲子特征都可以被拍的清楚。當攝像頭自動完成拍照成像后,會通過4G/以太網上傳至蟲情測報平臺,進行AI識別。
四、上傳平臺、生成報告
進行AI識別統計與分析之后,蟲害類別和計數情況會被實時上傳到農業蟲情測報平臺,并在網頁端顯示。蟲情測報平臺可實時監測,查看誘蟲及殺蟲設備的實時情況,還有蟲體數量和種類的數據。平臺能夠自動生成蟲情識別報告,根據生成的結果,工作人員可以對蟲害的發生與發展進行分析和預測。
蟲情監測系統,讓工作人員實現了遠程采集蟲情信息、通過GPS準確定位設備信息,并通過數據分析來確定病蟲害的發生期、發生量,為后續用藥提供依據,起到病蟲害防治的作用,可以廣泛應用于農田區、林業、牧業、菜園區、煙草種植區、茶園、藥材種植區、園林、果園區、城鎮綠化區等領域。
這,就是智慧農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