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二氧化氯發生器生產型號配置

大腸菌群數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總大腸菌群的常用測定方法有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兩種。
多管發酵法是根據大腸菌群細菌能發酵乳糖、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呈桿狀等有關特性,通過三個步驟進行檢驗,來確定水樣中的總大腸菌群數。多管發酵法以可能數Most Probable Number來表示實驗結果,又簡稱MPN,實際上是根據統計學理論估計水體中大腸桿菌密度和衛生質量的一種方法,這種估計有大于實際數字的傾向。對于大腸菌群數含量的估計值,決定于那些既顯示陽性又顯示陰性的稀釋度,在實際設計水樣檢驗所要求重復的數目時,要根據所要求數據的準確度而定。
濾膜法是用特制的滅菌微孔薄膜過濾水樣,細菌被截留在膜上后,將薄膜貼在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因為大腸菌群細菌可發酵乳糖,在濾膜上培養培養后會出現紫紅色具有金屬光澤的菌落,計數濾膜上出現的具有此特征的菌落數,即可計算出每L水樣中含有的大腸菌群數。濾膜法可測定的水樣體積較大,能比多管發酵法更快地獲得結果,但測定濁度高、非大腸桿菌類細菌密度大時,效果較差。
余氯的測定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余氯的測定可以使用量滴定法、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N,N-二乙基對苯二胺(DPD)亞鐵滴定法(GB 11897-89)、N,N-二乙基對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等。量滴定法只能測定水樣中的總余氯;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通過改變操作程序,能分別測定總余氯和游離性余氯;N,N-二乙基對苯二胺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可測定濃度范圍為0.03~5mg/L的游離氯或總氯,通過改變操作程序,還可以分別測定一氯胺、二氯胺和一些化合氯成分。
量滴定法適用于總余氯含量大于1mg/L的水樣,是測定加氯量常用的方法。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操作簡單,是測定生活飲用水余氯的常用方法,測定范圍為0.01~10mg/L。N,N-二乙基對苯二胺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靈敏度高,可測定余氯含量較低的水樣,適用于測定含有有機物的污水中的總有效氯,兩個方法的測定范圍分別為0.05~1.5mg/L和0.03~5mg/L。
信陽市二氧化氯發生器生產型號配置